一句話:全場明牌,誰講得清,就誰定主筆。
……
答辯前一天晚上。
李冬生提前一個小時來到了市委會議中心,他沒帶ppt,也沒帶稿子,就拿著那張責任倒查圖。
張偉看他來了,遞過去一瓶礦泉水:“你真不帶資料?”
“帶了。”李抖了抖手里的圖,“就在這兒。”
“你不怕他們問流程?”
“怕,但咱答得上。”
“咱就一個思路:我不是賣系統,我是寫責任。”
陳默看著那張圖,嘀咕:“就怕他們說你沒推廣性。”
“那就說。”李淡淡地說,“推廣不重要,制度活著才重要。”
張偉嘆氣:“你現在這口氣,倒真像主筆了。”
……
答辯當天。
第一位上場的,是鄭開來。
他講了整整二十分鐘,從數據接口到平臺拓展,從智慧醫院到遠程反饋,講得一套一套。
有幾個部門聽得直點頭,還有人記筆記。
講完之后,組織部長發問:“你這套流程,如果財政補貼流程斷了,還能跑得動嗎?”
鄭開來愣了一下:“理論上……需要資金支持。但……”
書記突然開口:“那如果出事,是誰擔?”
鄭開來語氣頓了頓:“那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書記皺了下眉頭:“下一位。”
第二位上場的,是劉世衡。
他講得很簡短,用了一種“城市更新系統結構圖”解釋接口適配邏輯,說自己這套不是流程圖,是制度架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