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封信的主題,便是關于聯合成立“龍國商用飛機工業集團”的建議!
【各位同志:
當前,我國航空工業在軍用領域已取得重大突破,殲-10“猛龍”、殲-16“潛龍”、運-20“鯤鵬”等戰機技術躋身世界一流。
然而,在民用航空領域,我國仍長期依賴進口波音、空客等外國機型,每年耗費巨額外匯,且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為打破這一局面,現號召各航空工業單位集中力量,合資成立“龍國商用飛機工業集團”,共同研發國產大飛機,實現“軍轉民”技術轉化,打造自主可控的高端制造業標桿!
一、戰略意義
國家安全需求:商用大飛機涉及航電、材料、發動機等核心技術,自主研制可避免關鍵領域“卡脖子”。
經濟價值:全球民航市場年需求超千架,國產大飛機若占據國內及友好國家市場,將創造千億級產業鏈,為國家經濟改革開放注入活力。
技術協同:軍用航空技術可向民用領域遷移,反哺軍工研發。
二、實施路徑
合資模式:各廠按技術優勢參股(如沈飛負責機體結構、西飛承擔總體設計、成飛提供航電系統),共享專利與利潤。
階段目標:
短期:完成150座級窄體客機研制,優先滿足國內航線需求。
中長期:開發300座級寬體客機,進軍國際市場。
三、具體要求
各廠需抽調骨干團隊,開放部分軍用技術專利,并首期合資注入10億龍幣,后續按項目進度追加。
同志們,龍國航空工業的崛起,不僅需要“戰鷹”守護藍天,更需“銀翼”承載國民經濟的騰飛!
龍國航空必須攜手攻克國產大飛機這一戰略高地,為民族工業鑄就新的輝煌!】
彭林在寫完這封號召書后,便命人將其交給龍國航空工業的各大軍工廠。
擁有研發運-20戰略運輸機的經驗和相關技術轉化,他相信即使不用自己的插手,龍國航空工業的各大軍工廠也能夠獨立完成這項任務。
在將各大軍工廠的底子打好后,彭林現在更傾向于龍頭和掌舵人的角色。
由他來制定軍工及國家重大項目的戰略發展計劃,攻克最難一部分技術,至于具體的實施階段,則由其他各大軍工廠合作進行!
最后,整個項目再在彭林指揮下整合完成!
不然的話,從陸軍、空軍、海軍再到“南天門計劃”以及民用汽車、墨脫水電站、商用大飛機、石油開采等重大產業,他怎么可能忙得過來?
……………………
接下來一段時間,彭林開始將精力都投入到各大項目的研發中。
從電磁軌道炮驗證艦再到“遼神號”航母,龍國各大造船廠在彭林的指導下,技術不斷實現跨越式發展!
而時間也轉眼來到了1983年的元旦!
并且彭林也收到了自己在新的一年最好的禮物,朱琳懷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