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帶只有一間小學,隔著兩里多的羊腸山道,步行得蹚過兩道山澗、翻過半個土坡,少說也要耗上三刻鐘。
剛出村口不遠,還遇見了同村人趙大壯,趙大壯笑著打了一聲招呼:“興輝,帶仨丫頭片子去哪耍?”
“送她們去學校報到。”周興輝話音剛落,趙大壯是大吃一驚,不過他并沒有吱聲。
倒是挑著糞桶路過的鄧老頭,當即“嘖”了一聲,嘴里噴出一句:“女娃念書頂啥用?早晚是別家的人!這不是白白浪費錢嘛。”
這話說的,讓路過的人,都紛紛把像是錐子似的目光扎在周興輝和三個閨女身上。
他能聽見周圍傳來的陣陣竊竊私語,什么“哪有送女兒去讀書的”“沒辦法了周興輝生不出兒子嘛”“有錢多了沒處花,顯擺了是吧”的話,混著風灌進耳朵。
周興輝周興輝沒再搭腔,扯著孩子們繼續往前走。
他可不會跟這些人去理論些什么。
這個年代的人,大多都是認知比較低,動物本性也很強。
都在攀著閨女換高價彩禮,掰著指頭算生男娃能添幾畝壯勞力,生孩兒都要成了一門生意買賣,一股腦地鉆研著怎么樣才能達到最大化盈利。
雖然距離開學都有一段時間了,可農村地區沒有那么講究。
加上這邊都比較貧窮,時常有招生不足的情況出現。
所以當周興輝帶著三個閨女,找到副校長說明情況時,對方很是爽快就為三個閨女辦理了入學手續。
算盤珠子噼里啪啦作響,周興輝盯著副校長的五根手指在木框上撥弄。
“學費三塊,書雜費一塊五,午餐費兩塊,每人每學期六塊五。”
最后副校長拿出收據,對周興輝說道:“合共是十九塊五。”
難怪很多人都對周興輝送三個女兒來讀書非常反感了。
這十九塊五的費用確實不是個小數目,很多家庭好幾個月的開銷加在一起都未必有這么多。
甚至有些家里即便生了兒子,因為窮拿不出來錢來供孩子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