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兒,此去廣陵,諸事小心。輔佐你兄長,行正道,建功業,莫要墜了你父親的威名。”
她又看向孫桓,目光慈和:
“叔武,循兒便托付于你了。”
孫桓深深一揖:
“母親放心!桓定與賢弟同心協力,不負母親期望,更不負公瑾都督在天之靈!”
他語氣鄭重,帶著不容置疑的承諾。
小喬微微頷首,不再多言。
兄弟二人再次行禮,轉身翻身上馬。
周循身后,是早已整裝待發的八百周氏部曲。
他們沉默地列隊,雖穿著便裝,但那股子百戰精銳特有的肅殺之氣卻隱隱透出,動作整齊劃一,顯示出極高的素養。
這是周瑜留下的寶貴遺產。
隊伍很快離開舒縣,一路疾行,返回昨日登岸的居巢縣江邊。
孫孚早已帶人等候在此,見到孫桓安然返回,且身后還跟著如此一支氣勢不凡的隊伍,尤其是領頭的竟是周循公子,心中驚訝不已,但面上不顯,立刻上前稟報:
“都尉,淡水食物已補充完畢,弟兄們隨時可以出發。”
孫桓點了點頭,看向周循:
“賢弟,接下來如何安排?”
周循環視江邊,目光落在孫桓那幾艘略顯狹窄的商船和自家八百部曲上,略一沉吟,對身邊一名親隨吩咐道:
“持我信物,速去居巢縣碼頭,征調……不,租用幾艘堅固的江船來,要快,價錢好說。”
親隨領命,飛馳而去。
周家在廬江的影響力果然非同一般,不到半個時辰,三艘比孫桓原有船只更大、更堅固的商船便駛到了岸邊。
“登船!”
周循一聲令下。八百周氏部曲訓練有素,在各自頭領的指揮下,迅速而有序地登上了新征調來的三艘大船。
孫桓的五百部曲則依舊留在原來的幾艘船上。
孫桓、周循以及他們的親衛則登上了其中一艘最寬敞的大船作為指揮。
“揚帆!起航!”
隨著孫桓一聲令下,這支由近十艘“商船”組成的混合船隊,扯起風帆,調整好方向,在船工們整齊的號子聲中,緩緩駛離居巢江岸,再次匯入浩蕩東流的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