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終將百姓放在心頭,教導子女要以民為本,明白“民以食為天”的道理,并鼓勵他們放下身段,深入民間。
這種思想深深打動了胡惟庸,讓他格外認同。
在明初這個時代,胡惟庸之所以選擇“躺平”,除了性格和系統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對朱元璋的認可。
朱元璋是歷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他始終與百姓站在一起,對官員持懷疑和鄙視的態度。
他甚至將自己的兒子趕回鳳陽老家,讓他實實在在下地勞作。
這樣的皇帝,胡惟庸既不愿也不忍心去折騰。
如果真有什么想法,胡惟庸也不敢輕易去勞煩朱元璋,畢竟還有大朱在。
而大朱與他關系不錯,到時候躲在背后出出主意,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胡惟庸在教導朱棣時格外用心。
他覺得自己這么做是值得鼓勵和獎勵的,就當是為天下積德,早日讓百姓免受苦楚。
胡惟庸教得認真,朱棣聽得專心,時間過得飛快。
就在胡惟庸覺得自己該教的都教得差不多時,小侄女胡馨月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大伯,大伯,月兒有事請教!”
看到胡馨月氣色明顯好轉,精神也旺盛了許多,胡惟庸的嘴角忍不住揚起笑容,快步迎了上去,笑著問道:“怎么了?有什么事兒啊,小月兒?”
胡馨月雖然看到了朱棣,但胡惟庸沒有介紹,她也就不主動與陌生的男子打招呼,直接向胡惟庸問道:“大伯,書上說女子應該、自強,才不枉此生。
可爹娘卻告訴我,女子無才便是德,只要孝順父母、公婆,將來為夫家生兒育女就夠了。
這……到底誰說得對呢?”
胡惟庸聽后,嗤笑了一聲,道:“你爹娘懂什么!什么叫無才便是德?女子有才而不張揚、不嫉妒,自稱無才才是真正的德行!”
“意思是你明明什么都會,只是平時不愛張揚,故意顯得謙虛罷了。”
“要是真沒本事,那才叫愚蠢!”
“這世上有陰有陽,有男有女,男人固然要扛起門庭,但女子有時也能撐起半邊天!”
“月兒,好好學,等你大了,大伯一定給你找戶好人家,讓你當家做主,到時候讓人瞧瞧,我家月兒多厲害!”
胡馨月一向最聽胡惟庸的話,聽他這么一說,頓時笑瞇瞇地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