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我會在小吃攤吃文思豆腐,之前都想象是在精致的庭院里,優雅地品一口哈哈哈!”
“主要是廚師能不能做,做得好不好,跟在哪兒吃沒關系。就像景老板的小吃攤,能做,還做得好,大家就喜歡。”
“再名貴的菜,也是服務于人啊。小吃攤的煙火氣,是其他類型的餐飲比不了的。”
老人家們抒發感慨,陳小潔和姚一諾這兩個學生也在聊天。
陳小潔道:“我可以把今天的經歷寫成作文,題目我都想好了,《手里有刀,哪里都是舞臺》。”
姚一諾毫不留情吐槽:“我看老師看到這個標題,會舉起手里的刀對準你。”
景婳做完了菜,只用舀湯,特別清閑。
耳朵聽著不同年齡段對這道菜的感受,她自己也頗有感觸。
她喜歡這道菜。
她認為,這是特別具有華夏韻味的一道菜。
不說背后的歷史故事,就光說制作和呈現吧。
內斂的華夏廚師在這道菜上,不是明晃晃地將食材雕出花,那樣太張揚了,而是選擇用最直接的方法不動聲色地表現。
做菜人的刀工,在細如發絲的豆腐上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懂玄機的人,一看到這道菜,大概就會問是怎么切出來的,怎么會切得這么好。
在這一刻,制作的廚師已經達到了“炫”的效果,既是炫耀自己,也是炫耀這道飽含心思的菜。
真的很可愛。
食材簡易,卻能做出花樣,這種巧思本就難得。
而做出來的文思豆腐,宛如水墨畫,不搶眼,卻有一種混沌感,一圈圈的,像是簡色版的星系圖。
有道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道絲絲縷縷的文思豆腐,也別具一番禪意與精美。
看著它,似乎能讓人靜下心來。
景婳完全被這道菜折服。
而吃過了的食客更是如此。
“我倒是想自己做,沒辦法,手藝太硬核了,做不了。”
&=title=一傾山水=_bnkgt;一傾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