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電話,市紀委的同志,就能到這,一個小時后,你就能住進興隆賓館了。”
宋思銘嚇唬楊志義。
興隆賓館,是市紀委的定點隔離審查場所,宋思銘兩次進市紀委的小黑屋,都是在興隆賓館。
楊志義自然也知道,興隆賓館是什么地方。
“李明旭,李明旭的嫌疑最大。”
在背鍋和甩鍋之間,楊志義選擇了甩鍋。
當然,嚴格意義上,也不是甩鍋,因為,平心而論,嫌疑最大的確實是副館長,李明旭。
楊志義隨后就講述理由,“李明旭是青山市博物館最老的老人了,青山市博物館剛一立項,他就開始參與了,館內的展品,無論是真品,還是仿品,有一多半,是經李明旭之手進來的,每次藏品的梳理,核對,也都是李明旭負責,他說哪個藏品有問題,哪個藏品就有問題,他說哪個藏品沒問題,哪個藏品就沒問題……”
“李明旭確實是最方便下手的人。”
等楊志義講完,宋思銘給出自己的分析。
“絕大多數展品,都是經李明旭之手,進的博物館,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他應該最清楚,那幾件一級文物被調了包,他不可能發現不了,可剛剛,我把仿品說是真的,他愣說我說得對,這擺明了是睜眼說瞎話。”
張孝儒想了想,自己鑒定藏品的過程中,李明旭的表現,完全可以算為佐證。
在距離楊志義辦公室不遠的另一間辦公室里。
李明旭正在擰著眉思考。
他總感覺,剛剛張孝儒和宋思銘的參觀有些不對勁,特別是,張孝儒非得打開那些玻璃罩,展現自己的鑒定能力。
雖然從最后的鑒定結果上看,張孝儒沒什么鑒定能力,完全就是又菜又愛玩,可今天是工作日啊,博物館的參觀者雖然少,但也不是沒有。
當著參觀者打開玻璃罩,上手展品,是非常不合規矩的。
而據他所知,張孝儒又是一個非常守規矩的人,按理說,不應該在大庭廣眾之下做這種為人詬病的事。
而且,旁邊還有一個宋思銘。
宋思銘常年在領導身邊工作,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應該更清楚,他應該攔著張孝儒才對。
可是,宋思銘卻在一直配合張孝儒。
“難道他們知道調包的事了?”
排除來排除去,李明旭突然想到了一種最不好的可能。
但也就在這個時候,他的手機響了。
一看來電顯示,李明旭馬上收攏思緒,正襟危坐,用最快的速度調整好情緒,接聽電話。
“許書記。”
李明旭恭敬地問候。
“我已經不是許書記了,我現在是許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