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戶急匆匆地趕到了縣衙,然后大踏步地往里走。
縣衙的人可不敢阻擋錦衣衛,所以王百戶一路暢通無阻地闖入了縣衙。
只見縣衙的大堂上,一個穿著皮甲的年輕人居中坐著,正在翻看手頭上的賬本。
而大堂上的人,更是千奇百怪:有穿著官服的知縣,有穿著長袍的文弱書生,有穿著裙子的少女,還有穿著金屬鎧甲的獨眼龍。
這奇怪的組合,讓王百戶的心里冒出四個字:成何體統。
最離譜的是,王百戶認識的縣令李思成,居然是坐在下首。
看到王百戶進來,王策好奇地打量著對方。
這四個錦衣衛,并沒有穿著華貴的飛魚服,而是穿著比較輕便的鉚釘棉甲,懸著繡春刀,掛著腰牌,看起來像是頗有戰斗經驗的老兵。
王百戶拿著知府的手令,遞給知縣李思成。
沒想到李思成畢恭畢敬地將手令遞給了王策。
王策看了看手令,眉頭緊緊皺著。
一個漂亮的少女走過來,向王策說著什么。
王百戶聽對方的言語,似乎是這個魁梧的年輕人連字都認不齊,需要那個少女幫他解說。
不耐煩的王百戶大聲說道:“安平縣的諸位大人,知府有令,命你們安平縣將多余的糧食運到慶陽府,不得有誤!”
王百戶的聲音中氣十足,但心里其實虛得很。
知府的命令,給得模棱兩可。
所謂“多余的糧食”,其實翻譯成心里話,就是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如果對方各種推諉,那么哪怕只運回來三百斤糧食,也能拿著煮煮粥。
王百戶本人,對于要到糧食是不抱希望的。
現在陜西各地都缺糧,人家安平縣的人也不是傻子,憑什么把救命的糧食給慶陽府?
沒想到對方聽完了命令之后,頗為配合地說道:“好,我們現在就清點庫存、準備車輛,明天一早就出發。”
王百戶想不到對方居然如此配合,一時間呆在那兒說不出話來。
對方似乎也沒有閑著,開始計算存糧和車輛的情況,看樣子似乎是真的打算運糧過去。
王百戶覺得喉嚨發干:“呃,諸位大人,大概能運多少糧食去慶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