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碼頭附近就是成片的農田,找人問了一下,從前年冬天開始,到今年春天為止,共清理出了漢時“觀宿麥”的舊田千余頃,因百年未曾耕種,雜草、灌木長勢十分茂盛,清理時很是費了一番手腳。
另外,在建設過程中,他們還自行改造出了三百余頃農田,主要來源是砍伐森林、歸并沼澤——深挖水庫之時,會用淤泥填平部分沼澤,形成新的陸地。
對這些“新地”,邵勛完全不抱太多指望。
砍伐森林得來的農田,那叫田嗎?說不定地底下還殘留很多樹木的根系。這樣的“農田”,沒個幾年時間的改造,根本不會有產量。
但用河底淤泥新造的湖畔農田,卻可以嘗試種植了。前兩季的產量肯定不會高,但多打理打理,慢慢會變成肥沃的高產水澆地。
中原百姓對自然的改造,其實就是這么一步步來的,俗稱“開荒”。
邵勛在廣成澤整整轉了三天時間,每處地方都仔細看到了,這才稍稍放下了心。
三月十六日,他再次登上了廣成宮峰頂,俯瞰周圍壯美的景色。
早就返青的草場之中,駿馬奔騰。
領頭的公馬意氣風發,涉過淺淺的溪流,一往無前。
數百匹馬緊隨其后,濺起大蓬水花。
牧場里的八千匹馬,現在分了好多群,各有頭馬領著,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廣闊的草場中。時而馳驟奔跑,嘶鳴撒歡。
時而停下來,嚼吃河畔鮮嫩多汁的牧草。
多么快意的生活啊!
馬群中間,偶爾會看到幾個騎士,粗放管理著這些馬群。
周邊的山坡上,修建了不少小木屋,屯駐著部分長劍軍武士及數百名從禹山塢征來的丁壯。
邵勛已決定派一幢牙門軍駐守此地,將那些丁壯替換回去。
這些馬是他迄今為止搞到的最大的兩筆財富之一。
誠然,馬會衰老,會受傷,會生病,上了戰場后更是消耗品,但還是好多錢啊……
“現有多少母馬?”邵勛扭頭問道。
“不到五十匹,搜羅不易?!碧苿Υ鸬溃骸澳阁H倒找了兩百來頭?!?/p>
公馬與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公驢與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
驢騾更像驢,馬騾更像馬。
馬騾體型稍大,脾氣大,好奇心強,吃得多,但耐粗飼。比馬的力氣大,耐力和負重能力更強,抗病能力也更強,但速度比馬慢,且不能生育。
驢騾體型比馬騾小,力氣也稍小,但性情更溫順一些,壽命也長十年左右,母驢騾偶爾還能與公馬或公驢生育。
總體而言,馬騾還是比驢騾更優秀一些,畢竟二十年和三十年的壽命區別不大。入了軍中,它們估計連活十年都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