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著鐵兩襠。”百余親兵齊聲高和。
“前頭看后頭。”紅袍武將再喊。
“齊著鐵冱鉾。”這次不單親兵在喊,就連一些正在行軍的士卒也高喊了起來。
馬隊疾馳而過。
軍士們的目光追隨著那道紅色身影,有學生兵軍官抽出環首刀,敲擊著綁扎在手臂上的小圓盾,大喊道:“萬勝!”
“萬勝!”聲浪從一幢傳到另一幢,整整傳遞了五次,然后很快掀起了第二輪。
河對岸逃難的人群看了,下意識放慢了動作。
不擠了,不推搡了,也不叫罵了。
前面的人定定地看著。
后面的人交頭接耳,互相詢問,然后再扭頭看看那面“邵”字大旗。
旗幟仿佛有魔力般,一下子鎮定了人心。
“不逃了!”有勇少年掙脫了母親的手,在父親氣急敗壞的目光中,飛快地搶過一匹馬,翻身而上,疾馳而出,聲音遠遠傳來:“我隨魯陽侯擊賊,爺娘勿憂,去去便回。”
他的舉動鼓舞了不少人,又有十余壯士奔出。
有人一邊走,一邊破口大罵:“一幫賊子,當我襄城無人耶?”
還有人回頭看了一眼,道:“逃又能逃到哪去?若賊渡河追來,還是一個死,不如拼了。”
眾人都避開了他的目光。
人一上百,形形色色。
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本就很正常。
王彌大軍殺來,眾皆逃亡,有些人被裹挾其中,本就不情不愿。如今魯陽侯渡河擊賊,看到主心骨了,勇猛之士自然愿意追隨旗下,保衛桑梓。
河西岸的軍士已經停了下來,在河岸草地上列陣。
王闡、郝昌等河北將領指揮著本部三千三百余人,在工匠的帶領下伐木,制作簡易浮橋。
石橋、永興、南山以及剛剛組建完畢的李家防,各抽調兩百府兵,計八百人,攜帶馬匹、部曲、器械,先期渡河。
所有船工都來到了河西岸,將一名名士兵、一匹匹馬渡過去。
過河的府兵稍事休息后,便按隊為單位,分散開來,查探消息。
傍晚時分,陳有根親自帶著兩百人沖進了城門大開的襄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