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輔兵開始打掃戰場,并押著一隊又一隊俘虜,將他們驅趕在空地上,看守起來。粗粗一看,莫不是有三千人?
還有一批輔兵去取敵軍輜重,里頭多半有賊軍沿途搶掠的財貨、糧食,又是一筆不大不小的收獲。
“快下城迎接。”有人起了頭,眾人紛紛跟隨。
剛走到街道上,就看到了迎面而來的大軍。
沒有任何人說話,眾皆拜倒于地。
生死之際,唯有武力最有說服力。
出乎意料的是,賊眾對禹山塢的圍攻持續到了第二天,因為王桑接手了戰事。
昨日首次攻城,“義師”大敗而歸,甚至被從塢堡內出擊的牙門軍一路驅趕到山下,死傷枕籍。
王桑接到消息后,迅速趕來。
痛定思痛之下,賊眾對戰術做出了一定的改進。
他們先在山道上挖了幾道壕溝,壕溝后筑起矮墻。
這能夠有效防止滾木礌石從上而下滾落,給己方造成重大傷亡,同時也能防止被守軍一沖到底,趕羊似地潰到山腳下。
矮墻后布了大量弓手,甚至抬了幾臺弩機上來,嚴陣以待。另有身披鎧甲的“中堅營”精壯賊子,手持長槍大斧,既起到了守御阻遏作用,也是督戰隊。
用精銳驅使老弱送死,這戰術他們演練過無數回了。
做完這一切,便是前赴后繼的攻城戰了。
沖在前頭的全是無甲炮灰,一浪接一浪。
塢堡上箭如雨下,輕輕松松收割著人命。
弓手壓根不用瞄準,隨便射,大多數情況下不會落空。
也不用使太多勁,因為敵人身上壓根沒有防護的甲胄。
吊橋外的壕溝已經被填平。
壕底的尖刺上串著一具又一具尸體。
尸體之上還是尸體,層層疊疊,直到與地面齊平。
第一輪炮灰用生命填完壕溝,拆毀壕墻后,后面人的人扛著門板,抬著長梯,硬著頭皮沖了上來。
即便是老人和小孩亦被裹挾其中,或面露恐懼,或歇斯底里,他們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守軍的體力、精力、箭矢乃至各種守具。
城頭落下大蓬箭雨。
正在沖鋒的小孩,一聲不吭地倒了下去。
老人拿著把銹跡斑斑的柴刀,走著走著,直接被人推擠到了前邊。
塢堡外圍小寨內伸出一柄長槍,將老人刺死。
躲在后面的精壯奮起一刀,直接將長矛斬斷,然后翻身越過矮墻,沖入寨內。
又是幾桿長槍刺來,直接將他以及緊隨其后的兩人刺死。
但人太多了,一個接一個涌進來,胡亂砍殺,雖然他們并不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