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五歲的時候,在鄰居家玩,就用棍子打死了鄰居家的貓。”
“手段非常殘忍,你先是一棍子打在貓的頭上,在貓搖搖晃晃的時候,又把一個玩具車塞進它的嘴里。”
“那個玩具車比貓的頭還大,你塞不進去,就用棍子戳,直戳的那只貓嘴巴溢血,倒地不起才住手。”
“這之后你又去廚房拿了一把小刀,在貓的背上劃開兩個口子,從玩具上掰下兩個塑料翅膀,硬生生塞進傷口里。”
“你笑的如癡如醉,歡欣鼓舞,說小貓現在擁有了汽車的速度和天使的翅膀,它不僅會飛,而且沒有人能追上它……”
“當你媽在監控里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幾乎被嚇得暈厥。”
“我們一度懷疑是生下了一個惡魔的孩子。”
“但當我們看向沙發上的你時,你又變現的十分恐懼。”
“是對那具詭異貓尸的恐懼。”
“你不停的大哭,想要遠離那具貓尸。”
“那應該就是你人格分裂的初期。”
“后續你媽媽帶著你跑遍了各大醫院,但始終收效甚微。”
“更讓我和你媽媽感到恐懼的是,那個殘忍嗜殺的人格,才是你的主人格。”
“那個人格占據了你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
“你從小到大,不是殺貓虐狗,就是欺小凌弱。”
“直到你上高中時,強迫一個拾荒的小乞丐生吞蛤蟆,小乞丐不從,你幾乎將他打死。”
“這件事讓我和你媽媽意識到,再不對你進行強制措施,你將會犯下更大的過錯。”
“我推掉了手里所有的工作,帶你去到國外,接受了一個老教授最新的治療方案,并進行了三次手術。”
“但是治療方案并沒有完全成功。”
楊卓猛抽了幾口煙,繼續說道:
“計劃方案一開始,是想殺死你的主人格,讓善良的副人格接管身體。”
“但盡管你在國外接受了整整三年的治療,殘暴的主人格也依舊存在。”
“他沒有被殺死,只是逐漸有沉寂下去的跡象。”
“老教授告訴我們,再繼續治療下去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此后我們就回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