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是個白衣公子,面如冠玉,手持折扇,就是…呃,胸肌有點發達?
“哦?這位兄臺有何高見?”我職業病發作,忍不住接話。
白衣公子斜睨我一眼:“北疆之敗非戰之罪,乃是戶部錢糧調度失當。若采用平準之法調節邊關糧價,何至于此?”
我差點被茶水嗆到——這不就是現代的宏觀調控嗎?一千年前的古人居然有這見識?
“平準之法治標不治本。”我放下茶盞,“不如發行戰爭債券,讓民間資本參與…”
“債券?”白衣公子眼睛一亮,“何解?”
接下來的場面活像經濟學講座現場。我從特別國債講到量化寬松,從通貨膨脹講到外匯儲備,把現代金融體系改頭換面包裝成“葉氏經濟論”。
白衣公子的表情從輕蔑到震驚再到狂熱,最后一把抓住我的手腕:“閣下姓甚名誰?”
“在下葉凡,字…呃…”我臨時編了個字,“字一凡。”
“好一個大道至簡,萬法歸一的寓意!”白衣公子自動腦補了高端解釋,“在下…唐雪。”
我看著他明顯是臨時編的名字,又瞄了眼他耳垂上的細小耳洞,決定看破不說破。
我們越聊越投機,直到夕陽西下。分別時,“唐雪”從腰間解下一枚玉佩塞給我:“三日后午時,醉仙樓再會。”
我接過還帶著體溫的玉佩,上面刻著精致的梅花紋樣。抬頭時,正好撞見“他”轉身時裙裾下露出的一抹繡花鞋尖。
“嘖,這年頭女扮男裝都不做市場調研的嗎?”我摩挲著玉佩嘀咕,“至少該纏好束個胸啊…”
---
回到茅屋,我借著油燈研究那枚玉佩。玉質溫潤,雕工精美,背面還有個小小的“唐”字。結合今天茶樓里聽來的消息,當朝丞相好像就姓唐?
“該不會這么狗血吧…”我正嘀咕著,突然發現玉佩在燈光下投射出的花紋有些特別。仔細辨認,竟然是幅微縮地圖,指向城東某處宅院。
門外突然傳來腳步聲,我趕緊把玉佩藏好。透過門縫,我看到幾個黑衣人正在隔壁李老漢家搜查什么。
“說!那個窮書生今天見了什么人?”領頭的人惡狠狠地問道。
我后背瞬間被冷汗浸透。這才穿來第一天,怎么就卷入陰謀了?看來那個“唐雪”姑娘,身份不簡單啊…
“有意思。”我摸著下巴笑了,“這可比在華爾街朝九晚五的上班刺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