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叛賊李延慶的頭顱被掛在轅門示眾,原本潛伏在軍中的暗流仿佛被一劍斬斷。
他心中卻清楚,這只是風暴來臨前的短暫平靜。
“傳我軍令!”他沉聲下令,“即日起,全軍徹查軍籍,徹夜輪班,不得懈??!”
衛青、霍去病、諸葛亮三人分領其責,分別負責調查軍中人員背景、整頓軍紀、審訊其余可疑之人。
不出三日,便從各營清理出十余名身份不明、來歷不清者,其中幾人竟是匈奴細作偽裝混入。
消息傳出,鎮北軍上下無不驚駭,同時也對定北王雷厲風行的手段心生敬畏。
肅清內患之后,軍中風氣為之一變。
士兵們訓練更加刻苦,將領也更盡忠職守,紀律嚴明,士氣高漲。
蕭牧趁勢加強訓練,同時著手建立“軍功賞罰制度”,以激勵戰功,懲治懶惰。
而在政務方面,蘇婉兒的到來,給鎮北軍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助力。
她是北疆大族蘇家之女,自幼聰慧,精于算計,曾在邊境與胡商往來多年,深諳商貿之道。
她見鎮北軍糧草緊缺、戰馬不足,竟主動提出捐獻一批珍貴藥材與五百匹良馬,以助軍需。
“王爺治軍有方,保境安民,百姓自然愿傾力相助?!彼跁恐泄笆值?,語氣堅定,“若蒙不棄,愿為王爺組建一支‘軍需商會’,專供軍用物資,不擾民間。”
蕭牧聞言大喜,當即允諾,并命其為“鎮北商盟”首任總管,統籌軍需采購、運輸與調配。
這一舉措不僅緩解了軍資壓力,更為日后軍政一體、商旅通達的戰略打下了堅實基礎。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穩步推進之時,一封緊急情報打破了這份難得的安寧。
探子飛馬而來,跪地急報:“啟稟王爺,匈奴主力已渡過黑水河,前鋒騎兵距靖遠城不足百里!”
此言一出,滿堂震驚。諸葛亮羽扇輕搖,
他知,真正的考驗,即將到來。
但此刻,他的心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沉穩。
“召集諸將,明日辰時議戰!”他聲音冷峻有力,透著不可動搖的決斷。
書房之中,燭火搖曳,映照著他臉上那抹堅毅神色。
他沒有恐懼,只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