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接上了茬,說:“太具有攻擊性了,適合演大女主,不適合演小女人。”
陳強一拍大腿道:“沒錯兒,就是攻擊性!這個詞你小子用得巧妙啊。”
黃玲笑著說道:“我也是這種感覺,給她個阿慶嫂、李鐵梅,那絕無問題,讓她演小紅,少了那么點兒市井氣息。導演,沒有其他備選了嗎?”
王好為一笑,說道:“有啊,晚上還有一位,小高推薦過來的。目前人在火車上呢,辛苦兩位老師今晚加個班,一起再看看。”
黃玲說好。
陳強說應該的。
二位老師望向高遠的目光有些玩味。
高遠無所謂,你們就當我玄學選角就行了。
劇組這邊動靜挺大,高遠和王導、陳老師、黃老師走進食堂吃晚飯的時候,吸引了北影廠一票干部職工關注的目光。
四人打了飯找個空桌坐下,不斷有導演過來旁敲側擊打聽電影籌備得怎么樣了。
王好為倒是好脾氣,很有耐心地跟幾位導演前輩們介紹著電影的準備情況。
高遠嗅出點兒別樣的味道來,這幾位導演未必有什么好心思,多少有點等著看王好為笑話的意思。
北影廠實行的是蘇聯那套模式,打造了四大創作集體。
每個創作集體的核心都是資深導演,包含著若干“其他導演”,另有攝像師、美術師、道具師等人組成。
也就是說,一個創作集體就是一支完整的制作團隊。
第一創作集體的核心導演叫水華,代表作有《烈火中永生》《白毛女》等等。
第二創作集體的領頭人叫崔嵬,《青春之歌》《小兵張嘎》都自出他手,大導他爹陳懷愷就是這個創作集體中的一員干將。
第三創作集體的扛把子是凌子風。
第四集體是成蔭。
這兩位也各有代表作。
這四位就是汪陽傾力打造的北影廠四大導演。
后來,謝鐵驪和謝添也加入北影廠,就形成了四大+二謝的格局。
你可以說,這些人是北影廠最頂級的創作力量,但也不能否認,老導演們也逐漸被歲月磨去藝術棱角。
但王好為、陳懷愷、李文化這些中生代導演的崛起,又是老導演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廠里每年拍多少部電影都是有指標的,中生代們多拍一部,老導演們就少拍一部。
相當于中生代正在一點點分割本屬于老同志們的蛋糕。
有人看不過去高遠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他也沒打算摻和這些破事兒。
也犯不上摻和,自個兒又不是北影廠的職工,你們之間的利益沖突跟我有個毛關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