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自媒體愛胡編亂造,但這文章大方向是捧,問題應該不大。
她又放過去了,沒安排更多推送。
這一天下來類似的文章,她看到了10多篇。
下班前,她想了想,還是謹慎地在工作日志上記了一筆:“今日發現數篇自媒體文章,提及《滬海堡壘》大投資,數目無法核實,內容正面,未見明顯負面輿論,已安排少量推流,匯報領導審閱。”
她提交日志,關了電腦,心里卻隱隱覺得,這投資金額的說法有點不對勁。
姚咪將工作日志提交給直屬領導,日志層層上報,最終到了天穹娛樂總經理仲居安的郵箱里。
仲居安打開郵件,掃了一眼,嘴角微微一抽,隨手在電腦上點了個“已閱”,便沒再多理會。
這種事他在電影圈見得太多了。
每次一部現象級電影出圈,市場上關于投資金額的猜測總是滿天飛,自媒體時代更是變本加厲,五花八門,有的離譜得像天方夜譚。
專門辟謠?那才叫無聊!
一個小自媒體賬號,可能就是個摳腳大漢為了流量瞎編“投資10億”,你跑去澄清“只有5億”?只會顯得自己有病。
只要沒說電影壞話,或者負面輿論沒掀起大浪,仲居安壓根懶得管。國內十幾億人,啥話都有,關鍵是把住輿論大方向就行。
在這一波自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滬海堡壘》的投資話題連同預告片、演員陣容的熱度炒了好幾天。
緊接著,網絡風向又有了變化,一些財經類自媒體賬號開始齊刷刷地炒作《滬海堡壘》相關的股票板塊。
最先注意到這波動向的又是姚咪。
中午,她一邊喝著奶茶,一邊刷手機,刷到一篇標題為《滬海堡壘引爆五一檔,哪些公司將成最大贏家?》的文章。
文章詳細分析了《滬海堡壘》涉及的上市公司和關聯企業——
國影集團,內地上市的老牌影視巨頭;企鵝影業,港島上市的互聯網影視龍頭;華娛投資,雖未上市但已申請創業板,背后股東有億達集團撐腰;天穹傳媒,同樣非上市公司,但背靠華洲集團;還有靈龍文化等幾家中小型投資方。
文章從業績表現、市場指標入手,逐一剖析這些公司的潛力,得出結論:《滬海堡壘》若拿下高票房,將直接帶來票房分賬收益,同時助力這些公司完成產業布局和市值跨越。
比如,華娛投資若借電影成功上市,將利好其背后億達集團的股價;天穹傳媒則可憑造星能力和票房號召力,助推華洲集團的主營業務多元化。
姚咪讀完文章,眼睛一亮。
雖然她不太懂財經,但這文章明擺著是捧《滬海堡壘》的,寫得頭頭是道,連她都心動了,琢磨著是不是該買點股票,近水樓臺先得月嘛!
她立刻安排了一批水軍賬號推流,評論區刷上“滬海堡壘票房必爆”“國影股票要起飛”“天穹背靠華洲,前景無量”等留言,把文章熱度頂了上去。
隨后,她在工作日志里鄭重標記了這篇文章,加入“重點關注”列表,上傳給領導。
網絡上的熱潮愈演愈烈,《滬海堡壘》的股票話題迅速發酵,財經博主、自媒體賬號紛紛跟進,甚至冒出了“滬海堡壘概念股”詞條。
市場一片看好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