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是吃了大虧,實則,是將戶部最關鍵的人,留在了長安。
戶部侍郎,心領神會,立刻滿口答應。
接著,張行成,又去了工部。
工部尚書段綸,對太子的“格物之學”,推崇備至,早已是半個“太子黨”。
張行成知道,強行阻攔,是行不通的。
于是,便換了一副嘴臉。
“段尚書!您,可是咱們這‘總司’的定海神針啊!”張行成一見面,便送上了一頂高帽,“太子殿下說了,這江南的改制,千頭萬緒,但最根本的,還是‘水利’與‘農具’!這兩樣,離了您段尚書,那可是萬萬不行!”
“所以,殿下的意思是想請您,坐鎮長安!親自,督辦‘曲轅犁’和‘筒車’的量產工作!務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出足夠的‘神器’,以備殿下在江南推行新政!”
他將一個“無法拒絕”的,更重要的“任務”,交給了段綸,讓他名正言順地無法南下。
段綸,果然上當。他一聽,要自己負責量產那些“神器”,立刻覺得,責任重大,當仁不讓地,答應了下來。
搞定了兩位尚書。
剩下的便是那些,需要被“填充”進總司的,中低層官員了。
這,才是張行成,真正表演的舞臺。
他拿著那份名單,在吏部、戶部、工部之間,來回穿梭。
他推薦的人選,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履歷光鮮,出身名門,能言善辯,但……就是從沒干過一件,真正的實事。
說白了,就是一群,只會夸夸其談,最擅長推諉扯皮的……官場混子和世家眼線。
他相信,將這樣一群“精英”,塞給太子。
足以讓太子殿下,在江南,寸步難行,深陷于無窮無盡的內部消耗之中。
做完這一切,張行成,自以為天衣無縫。
他帶著這份,經過他“精心”遴選的,由二十余名“青年才俊”組成的輔官名單,信心滿滿地,前往東宮別業,向太子殿下,復命。
……
東宮別業,茅屋之內。
李承乾,看著張行成,呈上的那份名單。
臉上依舊是那副,云淡風輕的平靜。
只是,一個一個地,念著上面的名字。
“王普,博陵崔氏之婿,善詩詞,好清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