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學著學著,
南荼竟然發出豪言壯語,說自己要壯大南來飯館。南元海嚇壞了,
他可沒打算讓南荼將來真的做個廚子!可南荼明顯在興頭上,
強行勸阻只怕會適得其反,
于是南元海打定主意,要在合適的時機給南荼潑一盆涼水。
正巧當年炸雞風靡一時,南荼就說自己要學做炸雞。
南元海覺得機會來了,
故作苦惱地說自己沒研究過怎么制作炸雞,手里沒有現成的食譜。不過既然南荼感興趣,不如他布置作業給她,南荼自己研究各種配比,看看怎樣做出來的炸雞最好吃。自己摸索出來的體會更深刻,這道菜就算是學會了。
南荼正是最有沖勁的年紀,當然一口答應。
然后她就收到了南元海的兩個做好炸雞的關鍵問題:
1、炸雞的面糊,用面粉、玉米淀粉、土豆淀粉、紅薯淀粉哪個更合適?還是要混合某兩種?或是要添加其他材料?
2、炸雞的肉要足夠鮮嫩多汁才好吃,有什么方法能提高肉質的軟嫩程度?
炸雞的制作流程已經是菜肴中比較簡單的,其中也能挑出數個難點,就以這面糊為例,各種淀粉總要試過一次吧?挑選兩種淀粉混合,又有多種組合。面糊加蛋也是常見搭配,甚至嚴格起來,雞蛋還能分成全蛋、蛋白和蛋黃,更別說各種淀粉之間的比例也有說法。
南元海打的好算盤,等南荼挨個試過去,一次又一次重復做炸雞單調的流程,努力區分不同用料之間的那點微小的差異,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耐心耗盡,很可能就對當廚子這件事厭倦了。
到時候他再安慰她,說自己在后廚也是這樣琢磨菜品,甚至比這還麻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這樣過來的,而且也不是一種菜品,而是許許多多不同的種類,南荼聽了一定知難而退。
誰知道過了一個月,南荼興致勃勃地拿著她列出了幾十種實驗數據的本子來找南元海。
“直接裹粉炸,玉米淀粉的表現最好,輕薄、酥脆,有一種輕盈的蓬松感,土豆淀粉就要厚重很多,炸出來顏色發白,口感也不佳。紅薯淀粉的面糊炸過以后很韌,一點兒也不脆,而且吸水性強,很快就潮乎乎的。至于面粉,優于土豆和紅薯淀粉,但沒有玉米淀粉脆,而且久放也會軟掉。”
南元海聽了兩眼一黑,恨不得拔腿就逃。
南荼追著他,語速飛快:“爺爺等一下,我才剛開了個頭……但是我發現純玉米淀粉的面糊太薄了,鎖不住肉汁。而且因為太酥松了,沒有外面的
炸雞那種咔嚓咔嚓的脆響,所以我想用玉米淀粉和其他混合,首先想到的就是低筋面粉……”
像個小喇叭一樣圍著南元海轉了半天,南荼總算口播完了自己這篇美食實驗論文。
“兩種材料混合都嘗試過后,我又試了試三種材料混合的,意外發現有一種比例,能讓面糊處于一個厚薄適中,酥脆均衡的點上。”
南荼的小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光彩:“土豆淀粉、面粉和玉米淀粉以5:4:1的比例混合!”
“加蛋的我也試過了,只要裹蛋液都會讓面糊變厚,如果有客人偏愛厚一點、有存在感、有蛋香的面糊,也可以在現成的配方里加蛋液。”南荼補充道,“不過大家都說我現在的配方已經很好了!”
a
href="
"
title="挽星霜"tart="_bnk"挽星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