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夫人沒問緣由,一概答應,只是見丈夫神色,幾次想寬慰但她婦道人家也不知道前頭發生了什么事。
“那全兒還要去大殿學習嗎?”
周如偉點頭,“跟全兒沒甚關系,朝堂上的事情。”又不說了,“我去前頭書房睡。”
說罷,周大人便去了前院書房,坐了一會,心里裝了一肚子話,便叫下人準備酒席,請龐夫子來。龐夫子是仲瑞年間科舉出身的舉子,已經考至舉人,按道理可后補當個官。
可惜種種緣故耽誤上了仕途。
周如偉惜才,花重金請龐夫子來府中給家里幾位孩子做夫子。龐夫子說是夫子,有時候也像幕僚,心中將周大人當做恩人也做知己。
很快書房備上一桌席面,龐夫子也到了。
周如偉喊其字,二人幾杯酒下肚,周如偉臉色更是愁苦,龐夫子便開口詢問:“可是朝廷有什么事難住大人了?”
“今日早朝,監察院聶文參了江南道鹽政和東氏一族。”周如偉一說起來,心中左右斟酌,說的慢。
龐夫子便聽,一字未插話。
“……咱們都是科舉出身,你該知道其中艱難。好在今上和前頭不同,很重視咱們科舉出身的官員——”
可惜孤掌難鳴。
那些世家保薦官抱的太緊太密了。
他們世代至交,各種姻親嫁娶,利益捆綁早已密不可分。
龐夫子不接話,而是問:“圣上重用大人,可是此次事件讓大人去查明,這可是渾水,大人三思。”
“我是圣上臣子,圣上若是愿意用我,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周如偉走孤臣這條路早就做好了一條命交給圣上,此時說:“今日圣上宣我,我也以為是此事,不過圣上問我:周大人見解誰可前往。”
周如偉當時以為是圣上試探他可愿意去江南道,當然是跪地請命愿意前往,后發現圣上并非此意,“我想了下,說了幾位。”
龐夫子一聽,這幾位大人都是同周大人一般,秉性正直剛正不阿,或是科舉出身,或是世家但早已沒落,出身原籍與江南道南轅北轍,沒什么牽扯。
“如此也好。”
周如偉搖搖頭,“我答完,圣上神色不甚滿意,我猜不到這次圣心,到底要我管不管……”
“若是圣上未給周大人圣意,大人自是看不來了。”龐夫子道。
周如偉還是搖頭,“要是圣上從頭到尾都不想我參與其中,不會今日宣我去宣政殿的。”
龐夫子一愣,倒也是。
那當今是何意?
周如偉是純臣孤臣,自然是要琢磨圣意。
龐夫子教書可,但沒做過官,不知官場之道。周如偉找龐夫子來喝酒說話,其實也不是要龐夫子猜中圣心,只是一人憋在心里琢磨苦短,不如說出來,興許就有些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