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心情還不如沒觀賞。
戰亂呢,
觀賞什么?白骨露于野嗎?
給劉盈當親衛的二代,
年齡都在弱冠上下五六歲,正是還沒有被世道磨平棱角,
十分感性的年齡。
他們手中有武器,流民不敢來犯。
但戰火燒毀了本就因為徭役而荒廢大半的農田,
在風調雨順的年節,
流民也餓得眼睛發綠。
即使他們不敢來搶奪押運著糧食的韓信等人,也不愿意遠遠離開。他們就躲藏在根本藏不住的草叢里,
鼓著仿佛快突出來的眼珠子,
貪婪地用眼神舔舐放著糧草的馬車。
好像多看幾眼,他們就能看飽似的。
二代們雖然感性,
但不會蠢到把自己的后勤糧草散發給路邊饑民。
如果饑民來搶,他們肯定毫不猶豫地讓武器見血。
但這群饑民只是匍匐在路邊時,
他們也會廉價地同情一下。
同情快死的人,
感慨這個世道的不易。
劉盈聽后卻笑話他們:“如果是阿兄同情他們,我相信阿兄是真的在同情,因為阿兄吃過苦,
深知這些人的不容易。你們就算了,從小沒餓過肚子的人,裝什么呢?對吧,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