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能派出太多的楚軍來沛豐。按照常理,
我們只能選擇一座城池堅守,他也只能選擇一座城池攻打。”
“項羽最憎恨的盈兒在豐邑,
且豐邑是義父的家鄉;他忌憚我,
劉肥又是義父唯一及冠的兒子,沛縣也很重要。”
“項羽麾下除他之外沒有厲害的將領。若只是單純的攻城略地,
將士只憑借一腔勇武就能勝利。但一旦戰場局勢有變化,那些將領就會糊涂。楚將恐怕拿不定主意攻打哪座城池。”
“項羽或許會提前告知將領一些戰術,
但戰場瞬息萬變,
他不親自來戰場,提前的布置幾乎沒有用處。”……
劉盈不是劉邦。韓信沒有直接安排,而是細細解釋了自己的戰術,
告知眾人劉盈會很安全。
沛豐兩座城池互為犄角,楚軍攻打哪座城池,另一座城池都能“打援”;如果楚軍分兵,韓信就各個擊破。
這個戰術的前提是,韓信對戰場的掌握比對方將領更勝一籌,且同等兵力作戰下,漢軍比楚軍更勝一籌。
前者不用說,沒人會不信任韓信在戰場上的本事;至于后者,小將們有一點點擔憂。
韓信道:“兵卒兵甲,我們與楚軍不相伯仲;我們的兵卒有許多沛豐人,占了地利和人和;楚軍不留俘虜,我們若輸,沛豐被屠,降卒也會被阬殺,楚軍卻能投降,我們沒有退路,他們有退路,所以我們士氣一定比他們高……”
劉盈終于找到機會插嘴,以展現存在感:“阿兄,你終于說錯了一點。哼哼,你也不是什么都正確啊。”
若是劉邦這么說,韓信會和他吵起來。
戰場上他就是最厲害的,誰也不能質疑他。
但對劉盈,韓信只能好脾氣地問道:“哪一點錯了?”
劉盈叉腰得意:“我在彭城的時候,特意去觀察了他們的兵械。項羽只知道打仗,不懂生產。他那對人才的重視,也只在能領兵打仗上,麾下能用的文吏只有范增一人,范增卻也只是戰場的謀士,不懂后勤。他們楚軍雖占有最富庶的中原,兵械卻不怎么樣。”
劉盈豎起食指晃了晃:“別看我們入漢中的時間和項羽定都彭城的時間差不多,我們的軍備卻比他們好太多。楚軍打仗幾乎靠項羽本人率領精銳騎兵打開局面,沒有項羽,楚軍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