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曹操需要和袁術停戰。
反正自己手中沒有傀儡皇帝,
曹操不用顧忌太多禮儀道德的事。他派人向袁術說和,
同意支持袁術稱帝。
袁紹控制了傀儡皇帝,勢必不會支持袁術,
遲早是袁術的敵人。曹操派去的使者游說袁術,袁術若不趁著袁紹無暇南顧趕緊稱帝,
將來再想稱帝恐怕就難了。
袁術稱帝,
袁紹又戰爭失利,只能繼續與袁術和好,
也承認袁術的稱帝的正統性。
這番說辭,
哪怕換到頹廢的公孫瓚或者野心不大的劉表那里,都不會有人信。
但袁術是著名的大傻子,
對權力的認知程度堪比后世的傻白甜。
他既不好好練兵,也不安撫治下民眾,
三公之后給他帶來的潑天富貴,
讓他以為權力就是來自“地位”。
即他只要稱王,他就是王;他只要稱帝,就是帝。
軍隊?地盤?民心?都不重要。他只要成為皇帝,
那就擁有皇帝的權力。
袁術生在權力頂峰的家庭,規則給予了他極大的便利。他完全沒有意識到,亂世中已經沒有了穩固的規則,兵強馬壯者才能稱王,而不是稱王之后兵馬便會自己變得強壯。
地盤很小、勢力不強的袁術根本沒資格稱帝,稱帝就是找死。但他顯然不這么認為,興高采烈地接受了曹操的和談。
曹操得以脫身,北上襲擊袁紹。
待曹操的主力進入河北時,袁術舉行了登基大典,自立為帝。
劉表猶豫不決,要不要以劉氏宗親的身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偷襲袁術那個大傻子呢?
劉表的謀士獻策:“袁術能與曹操抗衡,全賴呂布之勇。但袁術高傲,即使已經與呂布結為親家,也輕視呂布。曹操退兵,袁術急于稱帝,物資不足,扣住了承諾給呂布的獎賞。呂布貪婪,反復無常,無忠義之心,正好勸說呂布背離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