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孫策遇刺身亡,孫紹尚在襁褓之中,便傳位給老二孫權。
偏偏張昭提議,擁立更加英武的老三孫翊。
這么多年過去,眼下曹操大軍壓境,張昭又嚷嚷著投降。
哪怕明知周瑜是在挑撥,孫權心里又豈能沒有半分芥蒂?
“我什么意思?實話實說罷了。”周瑜繼續道:“張公當初擁立孫翊,如今又要投降曹賊,您是有多瞧不起主公啊?”
“你!”張昭氣急敗壞,卻說不出反駁之言。
“二位都少說兩句。”
眼見局勢不妙,孫權只能出面叫停。
“張公乃我長輩,大都督是我兄長,是我的左膀右臂,更是我的至親之人。”
“眼下大敵當前,我們應該團結一心才是。”孫權揮手道:“過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而且孫劉已經達成聯盟、定下主次,張公也不要再提投降的事情。”
“喏。”張昭只能答應下來。
孫權的潛臺詞很明顯,不計較當年擁立孫翊的事情,但也別再提什么投降曹操,大家都各退一步。
隨著張昭選擇退讓,投降派至此偃旗息鼓。
沒辦法,孫權這個主公,以及周瑜這個大都督,都是傾向于開戰,結果自然也就沒意外。
“議兵吧。”孫權切入正題,“我意,江東出兵三萬,與劉皇叔方面組成聯軍,合計五萬之眾,一同對抗曹操。”
話音落下,大殿上鴉雀無聲,沒有人開口說話。
大部分人沒資格在此事置喙,而孫權也一直在暗暗觀察周瑜的反應,諸葛亮同樣如此。
盡管與周瑜有些小不愉快,但從自身利益出發,諸葛亮自然希望江東出兵多多益善。
只要周瑜開口,諸葛亮一定會聲援力挺。
但是周瑜端坐不動,無動于衷。
孫權見沒人反對,周瑜也沒反應,心中大為滿意,又說道:
“此一役,我決定委任程普、周瑜,分別擔任左右都督,共同執掌大軍。”
“嗡嗡嗡”
不同于剛才,這下大殿上頓時炸鍋。
哪怕不懂戰事的文臣,也懂得不該令出二門,這會影響戰事指揮。
另外,江東從前只有大都督,作為軍方第一人。
現在弄出一個左、右都督,擺明了是要削周瑜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