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看第一題,修路。
卷中沒有談論什么“利國利民”,而是直接用算學,列出了三種不同的水泥配比,分析其優劣、成本,以及在不同地質條件下的應用。
甚至,還畫出了一種新型的攪拌工具,以提升效率。
“以工代賑,分段承包……”李徹低聲念出卷中的詞,眼睛越來越亮。
他再看第二題,守城。
答卷者沒有談什么“堅壁清野”,而是直接給出了一個字。
“騙。”
“騙援軍,騙敵軍,騙百姓,甚至騙自己人。”
“以城中商戶為暗樁,散播假消息,言我軍糧草已盡。”
“以死囚扮作逃兵,夜出投敵,哭訴城中守將欲降。”
“于城外挖空地道,敵軍攻城疲憊后撤之時,引燃地道內之火油……”
一條條毒計,看得裴矩頭皮發麻。
這哪里是守城之策,這分明是地獄里的魔鬼在低語!
李徹卻看得嘴角上揚。
“有意思。”
他直接翻到了第三題。
“如何,讓天下百姓,都認可朕這個……暴君。”
這一題,九成九的考生都在歌功頌德,恨不得把李徹夸成千古第一圣君。
而這份答卷的開篇,只有八個字。
“民不認君,君自證之。”
(百姓不認可君王,君王自己證明自己。)
“暴君之名,非口舌可辯。”
“當以三物,定天下之心。”
李徹的聲音,在寂靜的御書房中回響。
“第一,以‘曲轅犁’與‘神賜稻’為信。信者,溫飽也。朕讓天下人吃飽,此為第一信。”
“第二,以‘水泥路’與‘懸鏡司’為法。法者,公道也。商路通達,律法森嚴,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此為第二法。”
“第三,以‘無敵之師’與‘赫赫戰功’為威。威者,安寧也。朕的鐵騎,能踏平一切外敵,能守護每一個子民。此為第三威。”
“信、法、威,三者合一。百姓畏我如神明,敬我如父母。史書由我手寫,萬民由我心生。天下,自然認可。”
“屆時,暴君之名,亦是圣君之號。”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