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高薪?
他嗤笑了一聲,前途光明他看不見,道路曲折他走不完。
電話突然響起,打斷他的悵惘。
是那串明明沒有備注,想要忘掉但偏偏已經記下的號碼。
持續響著,直到他不得不接通。
“楊小姐,我現在真的沒有心思和你……”
“周軒,我從《nature
electronics》那邊獲取了最新消息,你知道下一期關于芯片研究的論文是什么嗎?”
周軒的呼吸幾乎停滯。
“你怎么會知道我投的是……”
《nature》子刊《nature
electronics》。
國際頂刊,被評價為可開宗立派的神刊。是學術研究者們心之所向的地方,那里就像一個斗武場,只有著作曾在上面發表,才能彰顯學術的巨大成功。
周軒沒有帶任何人的名字,只是不斷的做實驗,修改論文,像華山論劍一樣,要在《nature》上論道,然而在長達3個月沒有得到消息而他也已經要延畢時,他幾乎已經放棄自己的癡人說夢了。
“周軒,不要懷疑自己了。”楊滄明朗的笑從電話那邊傳過來,這聲音再沒有往日的調侃和取笑,只認真道:“毫無疑問,你是優秀的。”
話音落,叮的一聲。
他望向電腦,是郵箱收到信息的提示音,瞳孔猛地一縮,來不及關掉的郵箱畫面里,《nature》幾個字映入眼簾。
那天,周軒把那個文章錄用的回復郵件反反復復看了無數遍,以至于他忘記了手上還接通著的電話。
十年滿滿學術生涯,苦海盡頭,是楊滄贊賞的笑。
她說:“天才的路才剛剛開始。”
周軒想,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但是不可否認,多年之后回想起這天,回想起楊滄的話,他依舊感到熱血沸騰。
一篇《nature》徹底改變了周軒接下來的生活,學校官網滾動播放他的文章在《nature》子刊發表的消息,學習論壇、院系期刊、各種公眾號都是關于他和那篇論文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