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官員休沐,沈持到軍營與史玉皎一道過中秋,營中提前準備好了豬肉、羊肉、月餅、鮮果和酒水,他們過節,多數時候吃吃喝喝宴飲一頓而已,并不是很講究。
不過今年中秋嘛,因懷武將軍蘇瀚才娶了娶袁婉為妻,同袍們都來恭賀,因而格外隆重熱鬧。
軍中大帳前的空地上,擺著數十張長方桌,中間放著兩個大鼎,里面煮著羊肉、豬肉,雞鴨,邊上著圓圓的一個大酥皮月餅,一盤盤清蒸的江團,一盒盒當地的時令鮮果,一字排開的酒壇子……
是個吃吃喝喝的中秋之夜。
沈持笑瞇瞇地坐著,對史玉皎說道:“今夜吃的這么豐盛,史將軍好大方啊。”
史玉皎對著蘇瀚努努嘴,苦笑道:“蘇將軍娶了個好媳婦兒,今兒這頓飯是蘇夫人請的。”軍中哪有這么闊綽,往年頂多讓廚子做些月餅分發下去罷了。
沈持:“前陣子杜大人和我說,鶴州有八百余畝河灘低地,農戶不愿意種,隨便灑些蔬菜種子,王先生出主意說,可以種植桑樹,日后養蠶繅絲,我想著,等日后平定了大理段氏,你的將士多數要屯田耕種,不如將這些低地要來,先栽上桑樹,不用像莊稼那么費事侍弄等著它們長成就是了……你說呢?”
“養蠶繅絲,生計之類的事我不懂,”史玉皎說道:“聽你的罷。”
中秋之后,沈持和杜不寒一商議,決定把先前說的墾出來的河灘低洼處的八百余畝田地給鶴州府的戍軍,讓他們種植桑樹,等桑樹長起來,再養蠶繅絲,作為軍中的產業,賺的銀子便留在軍中,抵扣一部分軍餉等開支。
商議好之后,杜不寒上奏折給朝廷,史玉皎寫塘報給兵部,發出去之后,沒等幾日便有了回復——準奏。
之后,他們從黔州府那邊買來不少的桑樹苗,趁著冬季來臨之前,把樹苗種在了地里。這次史玉皎遣來種植桑樹干農活的是軍中的小女郎們,這些都是她先前在黔地收養的棄嬰,自幼養在軍中,個個都練得一身武藝,矯健的很,不到十日便栽種完畢。或許明年開春,就能看到桑條初秀,桑葉正肥的春景了。
種完桑樹苗,皇帝答復西南興商的奏折來了,同意在西南興商,但不準開市。但也沒把話說死,大意是要等到大理段氏覆沒,滇地各處皆設衛所,屯田見成效之后再行此事。
朝廷能同意在西南興商已是好事,要盡快著手準備起來。
沈持高興地對杜不寒說道:“杜大人,要想讓商行活躍起來,進出鶴州府的路要休整好,尤其要把此地的強盜、游俠一網打盡,才能讓商賈們平安來往啊。”
各地的商旅也才敢來。
“沈大人,”杜不寒精神奕奕地說道:“本官也正在思量此事呢,咱倆啊是一拍即合。”
然后他倆幾乎同時看著對方:“為防游俠、強盜作案,要多招募些衙役才行……”
說完二人哈哈一笑:“又想一塊兒去了。”
說干就干,杜不寒當即召集府衙的官吏來議事,商討招募衙役之事。排在微末的教諭岑稚也來了。
府衙的堂屋里,眾人各抒己見,毫無拘謹扭捏之態。岑稚輕瞟一眼沈持,只見他臉上掛著淺淺的笑意,隨和之中透出幾分上位者的威嚴,入仕的這幾年,他看起來深諳官場人際,任何時候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沈持留意到岑稚的目光,微抬下巴看向他:“岑大人對此事怎么看呢?”
岑稚顯然沒有跟上沈持的節奏,他愣了愣,隨即才反應過來:“沈大人,下官……下官以為招募衙役甚好,甚好……”
眾人都看著他:“……”這不廢話嘛。
沈持沒有情緒地對著岑稚笑了笑,又被別人拉去說話。
……
兩日后,鶴州府貼出告示,募壯年體健貌端的男子為衙役,優先錄用有武藝傍身的。負責此事的府衙書吏白日里搬著桌凳帶著筆墨紙硯坐在衙門口,專侯人前來報名。
別說,城中百姓看到告示后奔走相告,很快衙門口就聚集了一圈前來報名的壯漢,有人高聲問:“小的北地的家中還有許多個練家子表兄弟,寫信回去叫他們來趕得上嗎?招募到何時?”
“快寫信回去,”書吏眼睛一亮:“什么時候來知府大人都要,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