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急,
”董尋站了會兒又緩緩坐下來:“看今年的大雪,明年是個好收成之年,就算咱們裝聾作啞不過問此事,也不會出亂子?!?/p>
沈持:“……”
董大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精神狀態還怪美好的。
他一時無話可說,端起茶水要飲,門外有人敲門:“沈大人在嗎?”
趙蟾桂還沒回來,家中無小廝可支使,董尋的書童去開門迎客,原來是蘇杭一帶的官吏派人來給相爺送禮賀年,俗稱“炭敬”,也就是后世所說的送溫暖,夏天也有“冰敬”,不過從前他不在京城,人家想送也找不到人罷了。
董尋:“紅包來了?!?/p>
只見來人面相精明能干,手上恭敬地捧著兩個花籃,里面放著幾支臘梅:“沈大人,董大人,蘇州顧大人來給貴府上添一枝春色?!?/p>
這是蘇州知府顧允鳳的“炭敬”。
沈持謝過來人,又死皮賴臉從董尋的錢袋里摸出一把錢打賞了:“多謝顧大人記掛了?!?/p>
來人客套兩句,匆忙告辭。
花籃里放著一個紅色的信箋,上面寫著“《詩經》一部”,董尋大笑:“嚯,三百兩,出手夠大方的。”
《詩經》號稱三百篇。
沈持拿出來一看,果然是一張三百里的銀票,他笑了:“要是一千兩的該怎么寫?”
“那就寫《千佛名經》?!倍瓕ふf道。
沈持無奈地笑了笑:“真是為難他們了?!彼投Y都要處處見文雅,遮蓋住人人喜歡的銅臭味。
董尋:“各地給圣上送賀禮那才叫一個絞盡腦汁呢,還要提心吊膽的?!?/p>
怕出差錯,又怕犯了忌諱……比如徽州府曾經往朝廷送一塊印著“萬壽無疆”的徽墨,結果“疆”字在半路被磨掉了,皇帝看著很不高興,把送禮的官員給革職流放了。
沈持心道:這是陋習,得改。
他把這三百兩“炭敬”又放回籃子里去。董尋:“坐了這大半天,我該走了?!鄙虺智浦忸^漫天飛舞的雪花:“董大人快回去歇著吧?!?/p>
把人送出胡同口才又返回家中。
他娘朱氏吭哧吭哧搬著一袋面往灶房挪去:“來,扛去造訪,我做些糕點?!?/p>
沈持:“……娘,不用那么麻煩。”
這個朝代的過年又熱鬧又有年味,不過對他來說,怎么過都一樣,他沒有特別期待。
“怎么不用麻煩,”朱氏提醒他:“今年你和你媳婦兒頭一次在家里過年,娘多做些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