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夫人的。”林瑄欣然道。
至此,連日來壓在他心口的石頭才慢慢挪騰開,他終于能喘口氣了。
這時候,蘭家的婢女端著茶來招待他們:“各位貴客請坐吧。”她們才騰出手來招待來客。
沈持正要坐下去歇會兒,忽然宮中來了個小太監丁逢,看見沈持尖聲道:“沈大人,出事了,萬歲爺讓你速速進宮見他呢。”
沈持看了史玉皎一眼:“這兒勞你盯著,我去一趟。”
他跟著丁逢往宮里去:“丁公公,出什么事了?”
“哎唷,”丁逢皺著眼鼻,搖頭道:“沈大人你不知道,濟南府的壽張縣有人造反,連縣令都殺了……”
造反。
濟南府今年先是遭了旱災,之后又遇到蝗災,莊稼全完了。夏糧沒有收成,糧商捂著糧食不賣,有農戶撐不下去就餓死了。這一死沒人收尸,大夏天的村子里很快就起了瘟病,活著的村民只好扶著老的,背著小的,逃荒出去……
逃荒路上,又遇到同樣逃荒的老幼,這一群人跟無頭蒼蠅似的就來到了壽張這個地方,當地倒有一家糧鋪出售米面,但是糧價太貴了,流民們花光所有的積蓄才買到日糊口的糧食,而后,再沒一文錢了,只能餓著肚子等死。
當地有個叫李虎的屠戶,這個人平日里有點俠義心腸,對此情景他實在看不下去,于是跑到糧鋪去找掌柜理論,讓他們施舍一些米面給流民度日。
商人是逐利益賺錢的,又不是做慈善的,怎么會拿李虎當盤菜,對著他就是一頓冷嘲熱諷,還反問他:“李大善人,要不你拿錢給他們買口吃的?我們掌柜的呀給你便宜點兒……”
李虎性子要強,被糧鋪的伙計一笑話炸了,掄起拳頭打過去,這一拳打的不是地方,恰好捶到了那伙計的心口,伙計倒地抽搐兩下,死了。
忙沒幫上,給自己惹了麻煩,sharen償命,大約要把自個兒的命給搭進去了。
糧鋪報案后,官府的衙役很快要來了,就要捉拿李虎去問罪,不用想,肯定得殺頭。
李虎不想死。他在被抓捕之前跑了,跑到壽張的山里頭去隱匿起來,跟官府的衙役周旋。
而眼下,壽張的流民越來越多,官府也不能總盯著他,沒那么個精力,很快就放任他了。
但這老兄屠戶的活兒也干不下去了,吃飯成了大問題,躲在山里,一天混不上一口飯,幾次差點餓死。
山里呆不下去,李虎把心一橫,重新跑回壽張縣城——他不是去自首,而是回來干大事的。
這天,他穿著襤褸的衣衫,頂著一張餓出菜色的臉往大街上一站,高呼:“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1”
啥意思呢?這是造反的通用口號:我要反了,有人一起嗎?
李虎這個人吧,在壽張城里殺豬賣肉,平日里喜歡扶危濟困,看見誰有困難都要伸手拉一把,因而在十里八鄉頗有名聲,他這么振臂一呼,受過他恩惠的,還有吃不上飯等死的,立刻響應,好家伙,一數人頭,竟有幾千人來投奔他。
有名屢試不中的落地秀才王有仁,自薦做了他的軍師,還有雜耍賣藝的成了他手底下的先鋒元帥……總之,各路失意的、活不下去的農戶,被李虎召集到一起,反了。
而李虎也真有些才干,他把來投奔他的人都編成軍隊,讓王有仁制定規章制度,并四處籌集糧餉,很快就弄來了十萬石糧食,一有糧食,更多的人投奔他而來,麾下很快發展到三萬人馬。
為了養活這些人,李虎以壽張為據點,分兵強搶濟南府下轄各縣的糧食,這些菜刀隊的戰斗力很強,不到一個月便一舉攻陷了七個縣。
而且,這李虎一撥人非常有頭腦,他們不是看上個縣就無腦攻打的,而是選擇了京杭大運河——朝廷漕運的重要水路沿線的沂州,兗州,東昌等地,這么一來,凡是在李虎手中的水路上,商船同行都要給他繳納一定的費用,恰恰這些過往的商船,又大多數是南糧北運,一船糧食過去,要給他繳納三分之一的過路費,這年頭,錢固然重要,但是糧食比錢還金貴,糧食拿出去隨便換錢,但有錢未必買到糧食,人家就這樣把兵馬的供給給解決了,造反的陣仗愈發浩大,愈發如火如荼。
……
“什么時候的事啊?”沈持加快了腳步。
丁逢說道:“已有月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