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帝下詔——自然是沈持的提議,杏榜酌情增加錄取名額,往年取士二百出頭,今年擬定三百余人,彰顯朝廷廣納賢士的誠心。
從二月初九開始在國子監會試,到三月初貢士放榜后,沈持才算睡了一兩夜安穩覺,緩了口氣又率考官、閱卷官天團出殿試策論的題目,經過好幾天商議,最后這次策論的題目定為“刑賞忠厚之至論”,出自《尚書·大禹謨》之“罪疑惟輕,功疑惟重。1”。
……
三月二十五日今科策論考完之后,國子監的閱卷樓中熏香裊裊,茶香四溢。考試已進入閱卷環節,林瑄、馮遂等人負責文章初審,發現優秀文章再推薦給沈持。
閱卷的頭一日旁晚,林瑄隨機拿到一張試卷,讀了一遍后贊了一聲,又讀一遍,竟更加嘆服于這篇文章的用詞和剖析說理。在試卷中,考生層層鋪墊層層遞進地闡明君主刑罰當以懲戒后來者的理念,強調“以君子長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歸于君子長者之道2”。在他看來,這篇文章文辭簡練且說理透徹,曉暢易懂又磅礴雄健,簡直“有孟軻之風”,于是如獲至寶般趕緊分享給馮遂,馮大人看了之后也叫絕,進而推薦給沈持。
沈持瀏覽良久,目光也流露出驚艷,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啊。文中有一句“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sharen,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3,他不知此典出自何處,請教了林瑄才曉得,心中頗覺慚愧,只道學海無涯,天外有人。
這篇文章出自江南大族薛家的子孫薛幼成,是薛溆的族叔,大概是人小輩分大,此子不過十九歲。
再看下去,能與薛幼成文章媲美的不在少數,不同流俗的少年才俊真多。閱卷官是越看越興奮,秉燭徹夜閱卷,絲毫不知倦怠。
……
四月初放的杏榜上,三百二十位賢才高中,御街夸官那日,盛況空前。可謂繁花欲開,群星初耀,是一個碩果累累的季節。
之后,新科進士們陸續前往拜訪沈持,相府門前車馬盈戶。
沈持聲望鼎盛之時,詆毀的聲音也隨之而來,有人說他是亞父,有人說他是大昭朝第一權相……
莊王蕭承稷、荊王蕭承安等人跑到小皇帝面前去說沈持的壞話:“陛下難道不擔憂沈相成為第二個霍光擅權營私嗎?”
蕭福滿要笑不笑地說道:“沈相若有二心,便不會悉心教導朕治國,從小將朕養成驕奢yin逸之昏君,等朕失去人心,他來篡權豈不是易如反掌?”
從他監國開始,沈持哪次不是將如何治國如何用人掰開了揉碎了毫無保留地教給他,他登基不過短短數月,便在朝野之中立起了威信,名聲,要是沈持真有心擅權,怎會為他博這些。
小皇帝心說:朕只是小又不是傻,輪得到你們來挑撥離間?
兩個不怎么熟悉的皇兄啞口無言,竟不能反駁。
小皇帝端起茶將二人攆出去,并未聲張此事,而是換上便服到臨華殿去看鄭太后,他登基后尊鄭瓊為太后,宮中的各嬪妃也都晉了太妃,暫且居住在先前各自的殿里,并未折騰挪動。
一進臨華殿便聽見咯咯咯的笑聲,不用想,是沈明彰。
他母后愛極了沈持家的小閨女,時常接進宮里來,有什么好東西都賞給那小女郎,儼然跟公主蕭承頤是一般的疼愛。
小皇帝走進去,果然看見一個兩三歲梳了滿頭沖天小辮的黃毛小丫頭從臺階上往下蹦,她雙手插在兩側的口袋里,走路搖搖晃晃,臉蛋粉妝玉琢,烏溜溜的大眼睛,只是嘴角趟著口水……小手臟兮兮的,見她快要摔了,他想去接一把,小丫頭卻朝他一擺手:“讓開。”別擋著她往下蹦。
小皇帝:“……”他連忙閃過身往殿里去了。
殿中,鄭太后穿著素凈的夾襖襦裙嫻靜地坐著,她臉色養回來一些,精神頭也見好,問他:“皇兒從哪里過來的?”
“母后,”蕭福滿挨著她坐下:“兒子從上書房來,好累。”到底是年紀小,當了皇帝后每日不得不聽見雞叫就起床上早朝,根本睡不足。
看著他眼下的烏青,鄭太后心疼不已:“這皇帝一點兒都不好當啊。”因而當年她從未為兒子爭過儲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