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稍微小點他都聽不著了!
那大爺幫我是圖啥呢?
他咋就沒有想到趨利避害?
按個鏈條多埋汰,都耽誤了他回家吃飯的時間。
一但我是那缺德做損的,再訛上大爺說是他把我鏈條弄壞的呢。
大爺傻不傻啊。
可要是沒人幫我,我大冬天的就得推車回家,也感受不到這份人間溫暖。
有時候真挺迷茫,從上學(xué)前班開始,老師就教我要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思想教育課也說,出門要多做好事,尊老愛幼,樂于助人,吃虧是福。
但是當(dāng)我漸漸長大,發(fā)現(xiàn)多做好事容易被詬病成傻子。
吃虧也不是福,那是缺心眼兒。
好像信息越發(fā)達,人與人之間就變得越冷漠。
堅持用傳統(tǒng)觀念去待人接物,反而會顯得自己格格不入,甚至是挨欺負(fù)。
還有回我晨練看到一個男孩子為了突破運動極限累到跪地。
周圍人大多是難以理解,問他是不是閑的,受這累有什么意義?
我莫名其妙的就怒了,大聲道,“這就是意義!他挑戰(zhàn)自我的意義!”
那天我恍然明白,我們終其一生都要活在世俗的眼光里,得時刻接受評判,但很多事情其實并沒有對與錯之分。
他怎么來了?
我可以跟你說世界充滿愛。
你也可以對我說遍地都是猜疑和欺騙。
就像一枚樹葉,你去辯論它正面的脈絡(luò)多還是背面的脈絡(luò)多,它依然還是一枚樹葉。
我愿意去接受信息的多樣性,也會去聆聽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