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十多日過去,一直平安無事的年若蘭終于收到了四爺的來信,知曉四爺已平安到達臺灣。
與此同時,年珠也收到了四爺的來信。
甚至四爺寫給她的信還是密函,信中言明皇上幾次對臺灣加稅,臺灣官員想著天高皇帝遠,貪污腐敗情況嚴重,甚至臺灣本土百姓與后來去臺灣的漢族百姓也是矛盾重重……四爺在心中雖未直接言明,但話里話外皆是臺灣情況比較復雜。
年珠是一點不意外。
她并未著急給四爺回信,畢竟如今的她對□□是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
她覺得,自己也是時候給自己找個幕僚了。
沒錯,就是幕僚。
雖說她仗著知曉未來的便利能夠想出很多好法子,但她到底只是個內宅女子,能時常出府已算是家中人對她的縱容,像什么朝中局勢、各地局勢等等,她是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清楚。
原先四爺在京中時還好些,她遇上什么不懂得的事情,還能去問問四爺,可如今……她根本不知道去找誰。
縱然十三阿哥聰明過人,但十三阿哥如今深居簡出,只怕知道的內幕還沒她多呢。
年珠與年若蘭說了聲后,便整日整日泡在了便宜坊中。
如今的致美齋已淪為尋常酒樓,便宜坊也不再像從前那樣是窮人的聚集地,其中不乏達官顯貴、能人異士。
年珠在便宜坊坐了幾天,又朝司掌柜打聽一二,知道了一個名叫李衛的人。
李衛?
年珠聽到這個名字時,眼睛瞪得是老大的。
上輩子她年幼時住在福利院,并無多少玩具,每個星期就巴巴盼著周日下午能與小朋友們一起看上半天電視,她記得自己曾看過《李衛當官》。
她記得李衛是靠著捐資這才能夠當官的,縱然他不是走的正統路子,但卻是歷經三朝,很得雍正信任。
司掌柜說起這人來時也是贊不絕口:“……這位李大人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長得是一表人才,雖不喜念書,靠著家中出資先前在兵部當員外郎,但他不過一介文弱書生,對行軍打仗一事是一竅不通,先前沒少來便宜坊喝悶酒?!?/p>
“兩三年前,他又使了銀子,如今在戶部當員外郎?!?/p>
“照司掌柜你這樣說來,這位李大人也是這便宜坊的??土??”年珠面上帶笑,更是帶著幾分期待之人,“既然如此,為何我從未在便宜坊見到過這位李大人?”
托年羹堯的福,她也是記憶超群,但凡見過一面的人,基本是不會忘。
司掌柜樂呵呵道:“這位李大人自調入戶部之后,就一直忙于政事,就極少極少來便宜坊吃飯,倒是他身邊的小廝曾幾次來便宜坊定過席面,聽他身邊小廝話里話外的意思,他啊,打算大展拳腳呢!”
這司掌柜也是個講感情的,雖說便宜坊如今生意紅火,但因李衛是老主顧的關系,所以不管便宜坊生意多好,只要李衛差人定席面,總會差人給李衛送過去的:“我打小就在京城長大,這京城啊什么都不多,就當官的多,路上一塊牌匾砸下來,砸中十個人,只怕七八個都是當官的,其中五品官職以上的怕就有三四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