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珠從朱太醫的話中,大概也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
原來那日朱太醫給皇上診脈后,就去太醫院看秦院正給皇上所開的藥方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卻是嚇一跳,在他看來,皇上的病癥已十分嚴重,但秦院正所開的藥方子卻四平八穩、瞻前顧后,一看就是怕把皇上治出個三長兩短,所以用藥平和。
用藥平和,則意味著并無多少藥效。
朱太醫是越說越生氣,接過年珠遞來的茶水是一飲而盡,憤憤不平道:“……當年那秦大為雖醫術過人,卻擅長溜須拍馬,這才得以入皇上的眼,沒想到正因他會說話,一直頗受皇上看重?!?/p>
“想當年,秦家在京城是不顯山不露水的,如今秦家是高門大院,呼奴喚婢,我若是他,定會好好替皇上診脈,而不是怕丟了性命這不敢用那不敢用的?!?/p>
“一個大夫,一個太醫,連用藥都有所保留,這與謀財害命有什么區別?”
年珠這才想起自己曾聽四爺說起過這個秦院正,用四爺的話來說,這個秦院正是個很聰明的人,所以才會位居院正之位數十年。
但如今看來,這秦院正卻是聰明過了頭:“朱太醫,那依您所言,若皇上肯用您的藥方子,大概還能有幾年活頭?”
這話若是傳了出去,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年珠也好,還是朱太醫也好,似乎都沒覺得這話有什么問題,但凡是個明眼人,都會看出來皇上壽數不長。
朱太醫是小心又小心,斟酌又斟酌,才道:“若我用藥,皇上頂多也只有兩到三年的活頭,但若繼續用秦大為這藥方子,皇上能不能熬過今年還是未知之數?!?/p>
“我雖并不知道皇上的脈案,但從皇上的脈象中知道皇上早已中風不止一次,若秦大為開的藥方子在皇上第一次中風用,勉強還可以,但如今……卻是藥效甚微。”
說著,他面上浮現幾分譏誚之色,沒好氣道:“我與秦大為也共事幾十年,我還能不知道他?他定是想著就算皇上真的有個三長兩短,也只會說皇上已油盡燈枯,況且到時候皇上的脈案傳了出去,太醫院那些人抱怨已久,一向以秦大為為尊,我說什么都不會有心信的?!?/p>
“珠珠,你說,這下該怎么辦啊?”
縱然他老人家一向是個不著急的性子,如今也跟著著急起來,醫者父母心,他老人家實在做不到看到像沒看到似的。
若朱太醫這話叫旁人聽見,定會覺得他自視狂妄,畢竟秦院正的醫術高明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年珠卻對朱太醫的話深信不疑,一來是年若蘭經朱太醫診治后的確是平安產子,她也曾聽四爺說過,說正是因為尋常病癥對朱太醫來說信手拈來,所以朱太醫才轉而研究解毒,二來……朱太醫的的確確沒有說過,皇上是于今年臘月駕崩的。
“我,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雖說皇上是頗為喜歡我,但有些話卻是不能胡亂說的,我總不能沖到皇上跟前說秦院正壞話吧?”
“況且方才您也說了,這秦院正的藥方子也沒什么錯處,只是下藥太輕了點。”
“那些有學問的人對一本書都能有不同的見解,想來你們這些大夫對不同的病癥有不同的見解也是常事,最重要的是看皇上相信誰。”
答案是呼之欲出,皇上肯定是會更相信為他老人家診脈多年的秦院正。
這下,年珠與朱太醫是大眼瞪小眼,都不知道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