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呀,先替周老伯等人謝過您了。”
她還看了看那已謄抄完畢的《種稻谷指南》,見上面的內容寫的詳細,當即就吩咐人去給周老伯等人送去。
吃過了午飯,年珠又去看了看那些花椒樹。
“這些花椒樹都是從漢源運來的,想必是極品中的極品,我也不指望這些花椒樹能結多少花椒,賺多少錢,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四川百姓家家戶戶都種上這樣好的花椒樹?”
那農戶是擅種果樹的,如今聽到這話只覺驚愕。
畢竟這幾日他忙前忙后,一直想的都是如何讓這些花椒樹有更大的收益。
他一愣,繼而道:“格格放心,小的盡力試一試。”
“花椒樹不比核桃、板栗等果樹,易存活,尋常分枝就能活下來。”
“只是不知分枝存活后,結出來的花椒會不會與原來那些花椒一樣好。”
年珠笑道:“不管品質好壞與否都不重要,如今先要保存那些分枝存活才行,花椒價貴,即便品質差些,若家家戶戶都種上棵花椒樹,一年也能多幾兩銀子的收益,日子能好過不少。”
那農戶連聲稱是。
年珠瞧著時間還早,索性去了周家村一趟。
周老伯如今一看到年珠面上就滿是喜色,笑道:“小姑娘,你又來了?你找了那幾個農戶可真是厲害,我照他們的法子試了試,田里的害蟲真的少了很多。”
“還有我后院種的那兩棵梅樹,其中一個人也有辦法,說是每年結果之后多施肥不說,還要修剪果樹,說什么一棵樹的也就那么多營養,果子多了,營養就不夠分了,結出來的果子又小又澀還不說,還沒熟了,就全落了。”
“如今我也就司馬當成活馬醫,試一試,等到了夏天,請你吃梅子。”
“好嘞。”年珠笑道。
整個周家村,知道她身份的人唯有周老伯,甚至連周老伯的家眷都不知道,所有人真當她是菩薩身邊的仙童。
從村頭一路走來,她明顯發現老百姓臉上的笑容比從前多了許多。
如今正值春日,周老伯招呼著兩個孫子給年珠去山上摘野果子,他則有一搭沒一搭陪著年珠說話。
比如,若今年收成好,他有了閑錢,就要送孫兒去念書。
比如,等到了秋季豐收,他就多買兩頭小豬仔回來,叫孩子們有肉可吃。
……
年珠聽著,臉上的笑意也漸漸多了起來。
“周老伯,您說,我辦一個書院如何?”
“這書院只收寒門學子,若成績優異者,不僅分文不收,每月還有錢賺。”
“四川人杰地靈,不乏聰明人,若大家有書可讀,一年定能出幾個進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