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時辰后。
皇上就到了翊坤宮。
年珠絞盡腦汁想了整整一個時辰,腦海中已有了大概的說辭,剛行至廊下,就聽到里頭傳來了皇上的說話聲。
“……今日聽允袐提起,朕才知道他心悅珠珠已久,先前因珠珠與孔家訂下親事,不好直言。”
“后來,珠珠與孔家退親,恰巧他又領了差事,他想著等著辦妥浙江的差事后就來朕跟前求親,誰知剛回來就聽說了皇額娘的遺旨?!?/p>
“他原想此事就此作罷,沒想到兩人之間卻是天定的緣分,半路上又碰見了珠珠,說珠珠因從前些許小事與他道歉,他覺得萬事皆是老天爺的意思,所以又折身回來與朕說起了此事?!?/p>
年珠:“???”
雖說這般說辭看起來是天衣無縫,可她不明白的是,諴郡王為何會多此一舉。
她正愣神呢,就被蘇培盛請了進去。
自皇太后薨逝后,皇上的心情就一直不大好,如今他的臉色終于好看了幾分:“珠珠,你來的正好,方才諴郡王來找過朕了,說想要娶你為妻,你若愿意,即可嫁給諴郡王為福晉?!?/p>
“雖有皇額娘的遺詔,但有朕出面,說你們二人早已訂親,只是尚未公開而已,定不會有人再胡言亂語。”
年珠臉上仍帶著幾分疑惑。
她是生意人,在不摻雜私人感情的情況下多是從利益角度出發,如今她站在諴郡王的角度,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諴郡王到底是圖什么。
理親王雖是諴郡王的侄兒,但卻是親王身份,論身份地位要壓上諴郡王一頭,更不必提以諴郡王的本事,只怕早知道理親王與熹嬪狼狽為奸……等等,若如此說來,那豈不是諴郡王已被劃到他們這一黨來了?若諴郡王想到這一茬,該不會反悔這門親事吧……
年珠的面上落在皇上眼里則成了理所當然,畢竟誰遇到這等事都會露出這般神色的。
“二十四弟是朕最小的弟弟,也是朕看著長大的,他從小跟在皇阿瑪身邊,極其得寵,卻是不驕不躁,這等心性實屬難得。”
“女子嫁人之后,與婆母相處的時間比與丈夫相處的時間還多,當年穆太妃的好脾性在后宮中是有目共睹,連故去的皇阿瑪都對她連連夸贊……”
年若蘭懸著的一顆心總算放下來些,但見年珠這般模樣,卻又惴惴不安起來:“珠珠,這件事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皇上,姑姑,這門親事,我自是愿意的?!蹦曛榛剡^神,沖他們兩人笑了笑,“一切皆交由你們做主?!?/p>
得年珠松口后,一切的事很是好辦。
皇上并未著急宣揚此事。
很快,熹嬪等人就按耐不住,紫禁城中有人說皇上不顧皇太后的遺愿,不忠不孝。
正當流言傳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時,皇上這才當眾宣稱諴郡王已與年珠暗中訂親,甚至還搬出了先帝來:“……皇阿瑪在世時,就偏疼諴郡王與年珠,彌留之際,也曾說過他們兩人都是好孩子,若是喜結連理,他老人家是樂見其成。”
“所以在諴郡王前去浙江之前,他們二人已訂下親事,只等皇阿瑪喪期一過,就會完婚?!?/p>
不僅如此,他甚至還拿出了證據來。
兩人交換的庚帖。
雖說這等東西是可以偽造的,但這話,誰敢說?
至于皇太后的遺愿……比起先帝的遺旨來,那也算不得什么。
皇上向來行事周全,明面上自然不會委屈了理親王,一大堆華而不實的東西賞下去后,然后……就將理親王送去浙江“歷練”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