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也察覺出不對勁來,若此事真這樣簡單,他那十三弟的臉色也不會難看成這樣子。
“怎么,難道此事還有什么隱情?”
“你莫要擔心朕受不住,此處也沒有外人,你若有什么直說就是。”
怡親王深吸一口氣,這才將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都道了出來。
有幸沒被皇上當成外人的年珠也知道了實情。
一切都是弘歷在其中挑唆,弘歷更是放出話來,若他當了皇上,定封弘昌當鐵帽子王,身份地位僅次于他之下。
輕飄飄的幾句話說完后,怡親王見皇上臉色難看到了極點,忙道:“……弘昌是我的兒子,他是什么性子我太清楚,方才查清楚此事與他有關后,我不過踹了他幾腳,他就全說了。”
“我問他可有證據,他說四阿哥想來行事小心,根本沒留下任何證據,每次他們兩人說話時皆無旁人在場。”
皇上長嘆一口氣,雖什么都沒說。
但年珠看得出來,怡親王這話,皇上信了。
只要是怡親王的話,哪怕是怡親王說方才他出門看見一頭豬在天上飛,皇上也會深信不疑,哪里還需要什么證據?
皇上擺擺手道:“下去吧,朕想要一個人靜靜。”
年若蘭還欲再說上幾句,卻已見著怡親王朝她使了個眼色,只能先行下去。
自己信賴且被視為繼承人的長子做出這等事情來,怡親王的臉色也很是難看,當即就道:“……等著皇上龍體好轉一二后,我就會請皇上革去弘昌世子身份,他下半輩子將會軟禁在田莊之上。”
“至于我,我也會主動請皇上革去我的親王身份。”
“說到底,都是我教子無方。”
年若蘭如今卻沒心情說這些,輕聲道:“王爺莫要自責,發生這等事,誰都不想的。”
“若有什么話,王爺還是等著皇上痊愈之后再說也不遲吧。”
就算皇上不說,她也知道皇上心里有多難受,害皇上的人可是弘歷呀,從小到大皇上寄予厚望的弘歷呀。
其實別說旁人,對于皇上到底會立誰為太子,年若蘭心里也是沒譜的。
正如年若蘭與年珠所言:“……皇上眼里向來容不下砂子,從前在雍親王府時他只是親王,上面有先帝、有兄長,行事自不能隨心所欲。”
“可如今皇上成了帝王,他明知熹嬪害死了福宜,卻說等著熹嬪病好之后再送去冷宮,是看在熹嬪的面子上嗎?”
“不,不是的,是看在四阿哥的面子上。”
“當日在雍親王府的除夕宴上也好,還是如今這事兒也罷,皇上看重的都是弘歷的面子。”
“是因為皇上知道,如今若這時候將熹嬪送進冷宮,等待熹嬪的就是一個‘死’字,即便人人常說一命償一命,但皇上卻不愿因故去的福宜,傷了他與四阿哥的父子情。”
“四阿哥聰明、穩重、勤勉,皇上曾不止一次說過四阿哥很像小時候的他,想來也是有將皇位傳四阿哥的意思。”
縱然她比熹嬪母子聰明許多,知曉皇上心意,但她卻從未想過去爭去搶,永遠都是教導福惠友愛兄弟,勤學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