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齊使述說唐軍的種種殘酷暴行的時候,平原王高湯也是一臉的嚴肅,但卻并沒有立即答應李琮要聯合對抗唐國的請求,而是先將齊使安排在城中使館當中,然后便又召集國中一眾大臣們商討對策。
對于齊使所提出的請求,高句麗國內大部分臣員都不贊同與齊國再有深入往來,原因也很簡單,當年北齊那樣強盛,尚且難敵唐國,被追打的一路敗逃到了遼東,如今唐國更加強大,就算是加上高句麗一起,恐怕也不是唐國的對手。
而且就算高句麗不與北齊聯合,這些茍延殘喘的齊人必然也要與唐軍死戰。可若是高句麗與之聯合起來,反而還有可能觸怒唐國,從而招至進攻。
“那唐國皇帝是一代開國之主,觀其事跡南征北戰,可知他志向之雄。我國所擁遼東之土,曾是他國漢魏故地,那唐國欲成一代雄主,又豈會不來攻我?”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殿內一名年輕人起身正色說道:“我國與齊國本來就曾是舊好,王亦受其所冊,今與通好是理所當然。齊國尚有軍眾數萬,斛律明月也是名動中國的勇將,可以由他們抗拒唐軍。且我王與齊國皇帝同姓,若能借此聯結,甚至還可延傳齊國帝號傳承,愚民百姓難知內情,我王若得齊國命號,更可以招撫齊國亡余,也能統控威懾國中群徒!”
這年輕人名為淵太祚,其父乃是高句麗莫離支與東部大人,聽到其人如此異想天開的發言,那高句麗王高湯頓時也變得興奮起來,連連點頭道:“不錯,齊國帝系高氏,我亦高氏,無非所治人地不同。齊運雖衰,我運當興,招納齊國亡余效忠于我,事亦大有可為。但兩氏之前并無親緣瓜葛,今若將我妹嫁于齊主,使其為我門下婿子……”
淵太祚聽到這里又連連搖頭道:“齊主失命,非是天下之主,即便聯姻,也應當連接斛律明月。若是明月能為王宗婿子,我主更與齊主何異!”
高句麗雖然略習漢俗,但本質上還是東胡夷類,對于同姓相婚一事并不避諱,只不過眼下聯姻齊主,明顯是不如聯姻斛律光更加合算。齊主也不過是斛律光所控制的一個傀儡,若能借此將整個斛律氏一族收為己用,那可比一個女子價值大得多。
于是很快高句麗君臣便達成共識,他們可以給北齊提供一定的人馬物資的援助,甚至可以開放邊境讓齊國軍民入境休整,但前提卻得是斛律光要迎娶高句麗國郡主。
在聽完高句麗君臣提出的這個要求后,齊使李琮一時間也不免有些傻眼,他還想要勸解一番,然而高句麗君臣對此卻很堅持,只有斛律光娶了高句麗女子,他們才會派遣兵馬物資前往支援,否則一切休談。
無奈之下,李琮只得帶著高句麗所開出的這個條件又匆匆返回燕山行苑。
此時的燕山行苑也在積極備戰,斛律光將如今國中還殘留的所有壯年、不論男女全都征集起來進行操練,準備作戰,一共收得兵員六萬余眾,數量上倒也比較可觀,只是戰斗力還有極大的提升空間。
但在這些兵眾聚集起來之后,倒也讓國中人心有所安定,起碼眼下他們也并非全無一戰之力,而唐軍想要遠赴遼東作戰,給養和兵員調度方面也都壓力不小。
當使者李琮返回行苑告知高句麗所提出的條件之后,一時間北齊君臣全都有些傻眼,尤其是被點名逼婚的斛律光一時間更是大覺尷尬,當即便皺眉不悅道:“我已年過半百,又非青春少年,又何能迎娶高句麗女子!國中不乏英壯,難道不可以旁人為婚?”
“高句麗君臣心意甚堅,只是屬意大王,余子盡皆不許。”
李琮也垂下頭去,一臉無奈的回答道。
“既然高句麗王如此欣賞咸陽王,不拘年齒、一意求婚,咸陽王也就不要再拘束俗禮,還是應以大局為重,應承此事罷!”
殿中氣氛有些沉悶,眾人一時間都不知該說些什么,過了一會兒之后,坐在上方的齊主高濟才又強笑說道。
聽到高濟都這么說,斛律光盡管心中還是頗感別扭尷尬,但也只能點頭應承下來,之前自晉陽突圍的時候,他妻妾俱不暇攜帶,此時倒是免了休妻的麻煩。
于是在又經過一番討論之后,接下來便直接安排斛律光的兒子斛律武都代表他前往高句麗平壤迎娶那高句麗郡主,并且督促對方援助盡快到位。畢竟唐國方面隨時都有可能發兵來攻,越早準備周全才越讓人放心。
待到議事完畢返回自己居室中時,齊主高濟臉上一直保持著、已經有些僵硬的笑容才登時蕩然無存,兩眼通紅的悲聲說道:“高歡之子,竟然也淪落至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