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提前掌控信息的談越拿出手機,搜了一下電影片頭的名字,想要知道大概是什么樣的片子。
但是他并沒有在網絡上找到介紹信息,更別說搜索到劇情介紹。
“克里斯,去把試管拿過來。”
映入談越眼簾的,是一段一鏡到底的群像戲。
被喊到的克里斯是一個紅頭發,帶著點雀斑的年輕白人男性,紅發綠眼睛,xiong前的白大褂上有一個銘牌,職位寫著實驗助手。
吭哧吭哧的克里斯推著小車出現,車子上是很多新的玻璃試管,隨著克里斯的視角,談越看到了實驗室里的其他人。
那是一群正在認真工作的研究人員,絕大部分是白人,里面還有黃種人和黑人。
有的晃著手里的試管正在調配溶液,有的手里拿著鑷子,夾著生物切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還有的拿著記錄的紙筆正在紙上沙沙寫著什么……
但不管是什么顏色的眼睛頭發,所有演員都是生面孔,談越一張熟面孔都沒瞧見過。應該不是國內的片子,可能是冷門的國外片子,手機里搜不到也很正常。
一個長著鷹鈎鼻的研究員取走了新試管,然后往里面滴入綠色的溶劑,搖晃均勻之后,將溶劑倒進了一個水族箱。
水族箱里趴著一只粉色的海星,溶劑滴入其中之后,隨著綠色溶劑慢慢的滲透,那是看起來悠閑自在的海星很快出現了強烈的反應,最后死在了水族箱里。
“111號死亡,克里斯,把垃圾處理一下……”看起來很傲慢,嚴肅的研究員吩咐說,很顯然,實驗品的死亡對他來說稀疏平常,完全無法引起劇烈情感波動。
那只海星的尸體被取走,一只新的海洋生物被丟進來,它就是新的111。
類似的操作接下來發生了好幾幕,很容易就能看出來。這是一家海洋生物研究所,研究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
談越也是上過不少影視類鑒賞課的人,評價說:“這個鏡頭感還蠻好的,演員的演技也很流暢,特別有真實感,背景時代感很強,沒什么出戲的地方,就是這個題材是不是有點怪。親愛的,你之前看過這個片子嗎?有知道這大概是什么類型的片子嗎?”
他原本以為關山想讓自己陪著一起看的是那種愛情片,但是看了幾分鐘,就感覺有點怪怪的。
關山回答說:“沒用這個視角看過,算是紀錄片。”
他還是第一次陪人看電影,確實沒用這種方式回味過。
談越顯得十分吃驚:“紀錄片?那就是說拍攝的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1937那個時候就有這么厲害的攝像技術嗎!”
雖然說彩色電影是年就有了,但是誰家會在三七年用這種技術來拍攝實驗室里的內容啊。
要知道這種新技術剛推出來的耗費是特別高的,資本家們一般都會選擇拍更商業化的內容,而不是無聊的紀錄片。
真要拍紀錄片,那應該是《彩色電影的誕生》,而不是《海洋生物研究所》
而且這個清晰度未免也太高了,感覺不像是37年會有的技術水平。雖然畫面里的濾鏡有點陰間,冷冷的,讓談越想到了之前在海洋館里穿梭的時候,慘白燈光的陰森。
“你說的是那種偽紀實的拍攝手法嘛,就是有些恐怖片或者是災難片,會用到這種手法,好營造更加真實的驚悚恐怖氛圍。”
關山誠實的說:“我沒打算要嚇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