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張氏三角眼一翻,口齒不清地嘟囔“用不著你教,難道我這個當奶奶的還能跟棒梗搶吃的?”說著將另一塊分成一大一小的兩塊,用手巾包好,塞到懷里。
這是她的慣用伎倆,先吃一半,剩余一半等棒梗回來,當著面把大塊給他,自己吃小塊。
做完這一切才想起正事,“情況怎么樣?那二傻子挺大方呀,這么好的點心都舍得給。”
秦淮茹剛要做飯,聞言頓了頓,嘆氣道“不好說,我覺得他對我有點意思。
但吃不準,他看我的眼神跟傻柱許大茂不大一樣。”
賈張氏煩躁地一擺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今天工人下班,全院都會知道他賣工作的事,這點錢用不了多久就得敗光,得抓點緊。”
“啊?!這。。”秦淮茹臉又紅了,剛要反駁,見小當抱著妹妹回來吃飯,便住口不言。
。。。
京都的飯店,分四檔。從高到低依次是莊、館、鋪、攤。
張守成不習慣用這個時代的廚具,便出來找個飯鋪對付一口。
飯鋪沒有服務員,也沒有固定菜單。
吃什么全看當天的材料適合做什么,就寫在小黑板上。
主要以素菜為主,每周會有一兩次肉菜。
今天沒肉,張守成要了份素炒土豆絲,師傅手藝一般,土豆絲做得寡淡無味,對于無肉不歡的人來說,有點難以下咽。
吃完飯,又分別去了糧站,百貨店,供銷社、食品站。
算是對這個時代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基礎保障物資價格的確便宜到令人發指,可如果想有點質量上的追求,難度成幾何倍數增長。
一斤棒子面不到七分錢,最好的大米卻要2毛3,富強粉3毛5還只有過年過節才供應。
買條做褲子的布,得攢小半年布票。
輕工業落后,導致日常用品價格更離譜,買雙布鞋都得兩塊七毛五。買棒子面,夠倆人吃一個月。這還不算,外加的05張工業券。
林林總總搞的張守成頭都大了,揣著700塊巨款,能買的東西竟寥寥無幾。
又不想去委托商店買二手日常用品,心里膈應。
想從現代網購些全國糧票,這東西號稱第二貨幣,很多時候甚至比錢管用。
然而詢問了幾個商家,心都涼了。1964年之前發行的全國糧票價格還貴得離譜,整套55年的面值9斤9兩,居然要上千rb。
張守成那點積蓄傷不起,只能退而求其次,買了些棉花,復古款內褲,床單被罩。
為今之計想快速提高生活質量,只剩趟鬼市這一條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