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
提到掙錢,每個人都躍躍欲試,吃過掙錢的甜頭,每個人都對新生活有了向往。
只要不懶,老天爺總不會辜負你。
孟月仙點點頭,“那就現在!”
價格早就滾瓜爛熟,最值錢的莫過于廢鋼鐵、銅,還有就是廢舊衣物,還有玻璃瓶、塑料等等。
在這個年代,生產和生活用品供應相對緊張,廢品回收是原材料再利用的主要途徑,尤其是金屬和紙品,幾乎‘供不應求’。
洪流災難過后,不少人以此補貼家用,別人看不上的資源,也是一筆不小的錢。
孟月仙和陳啟一人開著一輛車,去往受災嚴重的區域。
那里不少人在泥濘的廢墟中彎腰拾撿。
孟月仙把車停在一邊,手里拿著大喇叭,“廢鋼廢銅玻璃瓶塑料全都要!高價回收!高價回收!”
喇叭聲一響,拾撿廢品的人不禁停下手里的活抬頭張望。
陳啟去了另一個地方,孟月仙孤零零站在港田旁,等待顧客上門。
等沒一會兒,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出現。
一個女人穿著靴子,身上是勞動布的舊衣服,頭上扎著個藍布頭巾,兩個手里提著繩子捆扎好的幾個自行車胎,另一只手提著自行車的破爛變形的骨架。
女人把手里的東西放下,憨厚地笑了笑,“你看看,能值多少錢?”
孟月仙把繩子拆開,把車胎用螺絲刀三兩下拆卸,又把車身上的塑料車筐、擋泥板拆下扔在一邊。
女人一開始還是不太相信,周遭的人也說一看就不是專門收廢品的,一般都是推著個破舊自行車,要不就是街邊支起的收廢品的攤位,哪有騎著三輪車來收廢品的。
高價回收的吆喝一起,女人倒是覺得可以試一試,高價到底是真是假。
等孟月仙拆完,拿起車上的桿秤,金屬一堆稱了記在本子上,塑料稱了又記上,輪胎分內胎、外胎。
內胎是天然橡膠,一角錢一斤,而外胎更貴些,兩角一斤。
孟月仙并沒有把車胎混在一起稱重,而是分別稱了記在本子上。
最后攏本子上的賬,金屬部分差幾兩25斤,一斤2角,一共是5元,車胎一共是9角,塑料只有兩斤,2角。
最后孟月仙把拆出的銅軸套、銅車線接頭單獨挑出,用桿秤稱了,有八兩,就有八角錢。
在孟月仙的計算下,一共是5元6角5分,孟月仙從腰包里掏出錢,數出有零有整的錢遞到女人手上,把油印紙本子撕下底下那張,也遞給女人。
“單子在這,什么都寫得清清楚楚,你自己再算下。”
女人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