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棒槌一旦重半斤以上,隨著重量每增加一兩,它價值幾乎是成倍增加。
俗話說七兩為參,八兩為寶,至于九兩的棒槌,似乎沒幾個人見過。
而老胡的本事,便是在深山老林里尋找大棒槌。
要說一個打鐵匠掌握「趕山」的本事,說出來誰也不信,但事實偏是如此,老胡「趕山」的次數(shù)并不多,可他從未空手回來過,每一次都能解決家里缺衣少食的燃眉之急。
今年的冬天走得晚,地里還有半米高的雪,無法播種,這便導致沒人找他給馬釘蹄鐵,家里也就沒了收入,可米缸已經(jīng)見了底,這倒難不倒老胡,無非是將一天的三頓飯改成兩頓飯,吃不飽也餓不著,一家老小硬挺個把月的苦日子就能撐過去。
可看著即將臨盆的婆娘,老胡悶悶抽了半宿的煙,大人能挺小孩能挺,偏偏胎生產(chǎn)這事兒沒法挺,一旦婆娘臨盆,到處都需要花錢。
再三又再三的思量下,老胡決定明天「趕山」去。
老胡并不想去「趕山」,他的每一次「趕山」都是迫于為全家老小生計而發(fā)愁的無奈,如果可以的話,他倒是希望自己可以一輩子不用去山里。
四月初一那一天,老胡趁著殘月還懸在山尖時,朝著大夾皮溝山走去。
老一輩兒的人并不習慣「威虎山」這個新名字。
大夾皮溝山的向陽面與尋常山林無二,山腳被人開墾種地,越是往上的樹長得越高大、越茂密。
可山的背陰面,卻是一個又一個高達數(shù)十丈的懸崖峭壁。
與大夾皮溝山相對而立的那座山,沒名兒,但也是半面峭壁,與大夾皮溝山相呼應,使得兩山中間形成一個山間深谷。
至于山間里面有什么,沒人下去過,所以沒人知道。
老胡每次挖棒槌都是獨自一人,倒不是老胡不喜與人結(jié)伴,大夾皮溝山的山脈綿延數(shù)十里,山中又藏匿可傷人性命的兇猛野獸,多一個人同行就相當于多了一分安全保障。
可由于「趕山」的特殊性,幾乎所有「尋參」的人都是獨行者。
道橫村常年有人高價收大棒槌,只要挖出半斤以上的棒槌,足以換回全家人一年的口食。
可若是同行的人多了,有的人但凡看見錢,那他的眼睛會變得比野獸還要紅。
平日里非農(nóng)忙時,道橫村與附近幾個村的村民都選擇去「趕山」,可能挖到大棒槌的人卻少之又少,即便遇見幾根一二兩的棒槌,也不值什么錢。
運氣好的人能僥幸獵到狍子或野雞,至于那些運氣不好的,在山里待上半個月都不見得有什么收獲。
初春四月,山里能淹沒人的積雪融化不少,可山路依舊不好走。
天邊剛泛起魚肚白,老胡換上一身用羊皮做成的衣服,由于衣服里子蓄滿了厚實的棉花,導致他看起來格外的臃腫。
戴好狗屁帽子,老胡將四根手指粗細的草繩在腰間纏了十幾圈,拿著磨得锃亮的鐵器,借著晨霧的掩護,一頭扎進大夾皮溝山的陰影里。
臨近晌午時,老胡已翻過大夾皮溝山頂,手上握著用來探測積雪深度的木棍,棍子上掛了一層反光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