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老把式都會在山里溜達好久好久,只有運氣好的人才能瞧見紅果,可若是使用蠻力一不小心導致棒槌斷了須,那樣的棒槌比蘿卜貴不了幾個錢。
可若不能及時將棒槌挖出來,它們會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沒在這里出現在過一樣。
以至于后來「趕山」的老把式,瞧見紅果后會第一時間在紅果周圍系上一圈紅繩,另外一頭系在長有紅果的花徑上,并在繩上掛幾枚大錢兒和鈴鐺。
特別注意的是,瞧見紅果后不能大聲吆喝,若是有人突然喊出那么一句“哇,好大的人參”那就完了,人參會‘嗖’的一下跑掉,所以才有將人參叫做棒槌的說法。
至于綁在繩子上的大錢兒,說是用來孝敬人參娃娃的,這樣棒槌就不會趁夜跑了。
挖出棒槌后,要用紅布將它包好,如果換成其他顏色的布或者是什么東西,棒槌依然會跑掉,至于為什么,沒有人知道,只知道這是老一輩子的人傳下來的規矩。
老胡之所以會選擇今天來這里,一是因為婆娘生產需要錢,二來嘛,黃歷上印著‘今日宜出行’五個大字。
老胡懸在石壁上已有一個小時,他一手握著粗繩,一手扶在石頭上,雙腳緊踩石壁突出的地方,雙眼直勾勾盯著那株老棒槌,眼里漸漸亮起貪婪的光。
他的喉結上下滾動,想起那些藥材商人常說的“七兩為參,八兩為寶”,此時出現在他眼前的這一株,怕是要成精了。
目測來看,這株老棒槌通體修長又圓潤,參須插入半米之深的石頭縫里,它重量絕對超過八兩,甚至極有可能接近九兩之重。
沒經過百年風雪的棒槌,根本長不成這樣。
九兩的參,價值連城。
他心里有個估摸,如果能將這株老棒槌帶回去,再換五間大瓦房應該不成問題!
整個大夾皮溝山就沒人挖出重量超過九兩的棒槌。
他忽然攥緊手里的鎬頭,指甲幾乎掐進掌心,滲出出猩猩嫣紅。
都說不到黃河不死心,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當老胡把最后一枚攀釘楔進巖縫時,碎石簌簌掉落,驚起幾只寒鴉。
碎石滾落深澗,許久才傳來悶響。
就在老胡打算跳向平臺之時,突然從他左側的巖壁上傳來碎石滾落的脆響。
他猛地側頭望去,待瞧見那里的一瞬間,瞳孔驟縮成針尖!
只見一條足有海碗口粗的白蛇正順著巖壁游弋而下,鱗片泛著珍珠母貝的光澤,足有驢頭大小的蛇正昂首凝視著!
白蛇那琥珀色豎瞳里,映出了老胡那副驚恐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