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老陳,你隊里有惹事的?”
“可不?不老實種地,肚子里竟是些花花腸子,招惹村里的小姑娘,給老子氣得夠嗆!”
“這樣的就是流氓!要不是知青,早被人揍了!”
“你們還是客氣了!管他知青不知青的,敢惹事先揍一頓!反正外來的爹媽也不在身邊,就是打死了……”
“害害害,別說這個!現(xiàn)在是新時代了,要講文明講法律,可不能亂來啊。”
“唉,我就不樂意接收知青,城里人,嬌生慣養(yǎng),干不動活。”
“我也不樂意,但有什么辦法?”
“我說句公道話啊。好的知青還是好的,有知識,有技術,講文明,講衛(wèi)生,給隊里當榜樣呢……”
葉欣安靜站在一邊,聽著各位大隊長暢所欲言,也沒什么特別的反應。
其實她能解,知青們好的也就是一名強壯的隊員而已,比如張康明,能干重活,能拿滿工分;但大多數(shù)都是一般般的,不好也不壞,像王小薇她們,適應一段時間后跟本地婦女差不多;要是倒霉遇上一些身體瘦弱干不了活或者性格懶惰不愛干活的,就讓人頭疼了,比如原主那樣的。
對生產隊來說,知青隊伍是一個不穩(wěn)定的群體,不好管,容易鬧事。所以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的事情,兩邊都不樂意的,只是迫于上邊的政策。
聊著聽著,一群人等到了十一點半過,終于有兩輛汽車從縣城的方向開來,是新知青們來了!
大隊長們便停止了聊天,站起來,個個端正了臉色,露出歡迎的笑容。
葉欣也精神一振,看向汽車。
兩輛汽車停下,隨后里面走出一個又一個知青來,都是帶著行李,有的臉色疲憊,有的目光迷茫,有的一臉新奇。他們站在一起,打量著周圍,小聲說著話,鎮(zhèn)口便嘈雜起來。
葉欣數(shù)了數(shù),有五十來人。
二十幾個大隊,分一分,每個大隊也就一個兩個的。
一時之間人多眼雜的,葉欣就沒往上擠,先站邊上看著。
站了會兒,想到回去要遲了,她又匆匆去國營飯店買了兩個包子吃,先填填肚子。
這邊,公社周主任與送知青下來的工作人員一陣交接,了解安置知青的新政策新變化,隨后就讓各大隊長按名單領人。各大隊長領了人,也沒耽誤,就帶著回去了。
人群就慢慢分散開了。
葉欣這會兒也回來了,見陌生的一男一女站到了李興國身邊,她就走過去。
李興國見她過來就道:“葉知青,來認識認識,這就是咱們大隊新來的邱知青和李知青。葉知青是去年來的。”
葉欣就面帶微笑地與他們打招呼,相互認識。
邱志云來自陜南地區(qū),今年十九歲,身高大約一米七,瘦瘦的,五官普通,有股年輕人的朝氣,眼中是初來乍到的好奇,看著性格應該不錯。
李英麗來自東部沿海地區(qū),二十歲,身高一米六五的模樣,樣貌不錯,臉色卻稍顯蒼白,神色也有些懨懨的,不知道是暈車還是長途奔波之后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