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欣訝異,這是她不知道的,當下就問:“還有全國知青會議?”
她不知道也是正常,因為去年只年底進縣城了一次,還是匆匆忙忙的,采購、檢查、辦結婚證,根本沒有時間去看報紙,了解時事。
而其他知青回城探親,多多少少從家里知道一些,家里有下鄉知青都會關注這些。城里消息還是比下鄉靈通得多。
趙中華接話道:“去年全國知青會議之后,就有一些干部申請成為了知青帶隊干部,冬天接受了培訓,就是等著今年春天分散到各公社做知青工作的。這邊不知道有多少,我家那兒聽說省里有五百人,市里、縣里也有,規模挺大的。”
劉紅霞道:“城里知青一批批下鄉的時候,也有干部帶隊,不過那時只是帶過來,很快回去了。這次來的兩個,聽著好像是會常駐地方的知青辦,以后會經常走訪。”
原來他們都對這個有所耳聞,只有葉欣完全不知道。
所以回城探親與城里親人來往互通消息的人,確實能接觸到更多信息。葉欣這樣的,反倒是有些坐井觀天了。
這時候聽他們一一說來,她大概分析了下,覺得可能是上山下鄉活動久了,下鄉知青多了,暴露出許多問題,才會引起上層注意,現在專門派了干部來解決。
雖然豐水大隊一直沒有出過什么大問題,總體上知青和當地隊員和平相處,但其他地方可不一定這樣。
就之前從知青小隊嘴里聽到的,比如有些男知青品行不好,去勾搭本地的姑娘,搞大人家肚子,傳出丑事;或者有些地方民風剽悍,欺軟怕硬,見外來知青舉目無親,故意欺壓。又或者,一些知青接受不了鄉下的貧苦,又回城無門,心態崩潰,抑郁成疾的。
說起這個,他們這兒的李英麗,還有崔時宇,就挺……好在最終沒有鬧出什么,兩人還內部消化了。
葉欣估計是有些地方的問題比較嚴重,爆發了,所以引起了重視。
也有一些,是單純知青性子懶惰,再教育失敗的,這些也需要關注。“四管一教”里面,就包含了貧下中農對下鄉知青的再教育。
江靜雨說:“聽起來是給咱們解決問題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時候來了?!?/p>
劉紅霞道:“公社二十多個大隊,一天一個,一個月內總會來的。等他們來了,能不能提些建議?比如,要是我提議擴建知青宿舍,這個歸他們管嗎?”她主要是討厭李英麗,不想跟她住一個屋。她倆經常吵架的,其他人都知道,這個話就不好接。
趙中華轉了話題說:“我倒是希望知青干部能帶來一些招工招生的信息,這才是對咱們最需要的?!?/p>
邱志云很贊同:“對。既然有了專門負責對接咱們的知青干部,以后如果再有招工招生信息,那篩選和推薦的工作是不是也會由他們負責安排?他們從省里來的,應該對這方面消息比較了解,就算現在沒有,也許知道什么時候有?說實話,我想早點兒見見他們了?!?/p>
劉紅霞聽到這里兩眼一亮,“對??!要是能帶來這方面的消息再好不過了,前幾年都有的,沒道偏偏今年沒有,也許只是遲一些?!?/p>
葉欣聽到這里,附和一句:“希望今年也有好消息吧。”
聽他們聊了聊,見時間不早了,也就回去了。
慢悠悠回到上面,沈卓已經在灶房里做飯。
葉欣就坐在灶前的小凳子上燒火,給他說了這事。末了好奇道:“不知道來的干部什么樣的,是不是干實事的?!?/p>
要是只做做樣子的,那就沒意思了。
她知道一些假大空,一些形式主義,往往就是“干部”帶來的。
沈卓一邊切著菜,一邊說道:“等他們來了,就知道了?!?/p>
葉欣瞥他一眼:“廢話。”
沈卓:“……”
知青干部的事情,他也聽說了,李光耀跟他說的,不過他沒什么感覺。覺得知青干部無非是關心知青的工作和生活狀況,葉欣在這兒過得好好的,不需要什么關懷;另外就是帶來一些有關知青的政策措施,應該也跟葉欣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