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跡解釋科舉政策,秦始皇嬴政的眼神一亮。
嬴政持刀筆,親自刻下科舉二字。
科舉制度與秦朝的軍功爵位有異曲同工之妙。
軍功爵位之策,只要在戰場上立殺敵之功,普通士兵也能得到爵位。
如此秦軍自然戰無不破,以一敵十。
但如今秦朝已滅六國,完成大統一,已然沒那么多戰可以打。
如此再行軍功爵位之策則不適合此時大統一的秦朝。
秦始皇嬴政如今面臨的困境是秦朝手下官員少,不足以統治六國。
看著科舉二字,秦始皇嬴政陷入沉思。
【宋太宗時期不但選拔文官的人數多,而且待遇還非常高。
舉個例子宋朝官員的待遇大概為明朝幾倍。】
明殿。
朱棣聽此眉頭一挑,“有銀子的軟骨頭。”
“對,皇爺爺說的對,有銀子沒骨氣有啥用!”朱瞻基支持他皇爺爺。
朱高熾看著他爹,他爹真是一身正氣的“窮”呀。
【可能這樣比大家沒概念,咱們展開說說。
說的簡單點,宋朝的俸祿包括了衣食住行,只要當了官,基本不用花什么銀子。
首先是官位本職的俸祿,也就是咱們現代的工資,這是最基本的。
除此之外還有衣賜,就是做衣服的布料是朝堂發的,糧補、茶酒、冬天用的煤炭柴火、做飯的鹽、馬匹吃的糧食。
且宋朝為官,朝堂還負責配奴仆。】
朱棣道,“敗家呀。”
【除此之外,宋朝的官員還有添之,就是若兼職多個職位,會加薪。
還有公使錢,就是朝堂給官員用來宴請或者招待上級官員的銀子。
不但如此,只要為官,還可以減少賦稅和徭役。】
【要不然宋朝是文人向往的朝代,福利待遇不要太高。】
聽趙光義一次錄用了一百七八十人,趙匡胤心里一沉,宋朝年年科舉,如此龐大的文官朝堂該如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