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委屈的,“您要不跑,我至于那么怕么!”
趙恒覺的自己還挺英勇的,每次和宮人游戲的時候,他都是英勇的將軍。
長大后變成那個樣子,定是受他爹的影響。
“你,你!你!”趙光義被趙恒氣的。
【可是剛走出皇都沒多久,身邊的大臣又鼓動宋真宗遷都,宋真宗又動搖了。
雖沒和遼軍正面交戰
,可連太祖還有他爹都打不贏的遼軍,自己憑啥能打贏,不如出點銀子,講和算了……】
“講和?出點銀子?”趙匡胤把趙恒拉過來繼續打,“爹慫慫一窩的玩意!”
趙匡胤這手勁可比趙光義大多了,打的趙恒嗷嗷哭。
“打,打死他!”趙光義站在趙匡胤身邊。
“你也不是什么好東西。”趙匡胤不忘給趙光義一腳,子不教父之過,趙光義“榜樣”在前,趙恒能好到哪里去。
【寇準一路護著,好說歹說終于到了澶州,澶州地勢比較特殊,由黃河分為了南北兩側,遼軍打到了北側,于是宋真宗死活不想渡河,寇準頗為無奈,在即將被宋真宗氣死的邊緣。】
“不行,就換人吧。”朱瞻基實在忍不住了,“宋太祖不就黃袍加身么!”
“還有皇爺爺!”
這宋什么真宗的,簡直是第二個,不對,是第三個朱叫門。
朱高熾再次捂住朱瞻基的嘴,“胡說什么呢,你皇爺爺怎么了。”
朱棣清了請嗓子,氣氛有那么一點尷尬。
【寇準實在沒有辦法了,只好請來外援幫忙勸說,老將高瓊。
高瓊跟著勸道,他說,官家呀,老臣愿意為國捐軀,但是其他將士的們妻兒都在都城,他們怎么舍得自己的妻兒呢?
就像隋煬帝楊廣那樣,想遷都江都,最后咋樣,不有了江都之變。】
【旁邊的文臣馮拯聽此,立馬指責老將高瓊,怎么能對官家如此無禮!
看到這群文臣,高瓊就來氣,平日在殿上嘴炮一個頂五個的,到了宋朝危難之際就之想著跑,好一個文人風骨!
氣惱的老將指著馮拯,道,說我無禮,你們若有本事,去前線作詩把遼軍打敗!
你們,誰去!我拉你們去!
這么一弄,文臣閉嘴了,畢竟他們誰也不敢去。
讀書人,怎能動武。】
【要不說姜還是老的辣,宋真宗聽高瓊之勸準備渡河,終于到了壇州北。】
【宋軍一看官家御駕親征,正如之前預料的一樣,士氣大作呀,因為士氣高漲,宋軍連連勝,而遼國的大將戰死,眼看宋軍占上風!如此遼國的蕭皇后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