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帝王他明□□眼如鷹,怎么就選了這么個敗家子作為新帝?!
【朱允炆】:重文輕武如何,大明天下已定,該是休養生息,與民休息。
朱允炆覺的自己的政策沒錯。
【問題是,此時的大明并不太平。
北方還有外族虎視眈眈,如今的太平不過因為明太祖的余威罷了。
等外族修養生息,必定會卷土重來,到時候已經自廢武功的大明怎么辦,學大宋割地賠錢么?
問題是,大明不如人家大宋有錢。】
建文年
眾武將聽神跡所述,不由嘆氣。
他們雖忠于大明王朝,對抗反賊燕王,但新帝重文輕武的確是事實。
此次若陛下不是聽文臣蠱惑,大明如何會內戰如此。
而朝堂中的文臣聽神跡如此說,他們卻是不服。
【士大夫為何不可治理天下!】
文臣的心聲以彈幕的形式出現在直播間。
【當然,也有能治國的士大夫,前提帝王得聽,就像朝堂也有反對削藩的臣子,朱允炆他聽么?】
這句話,讓朝堂的部分大臣沉默了,特別是原來反對削藩的大臣們……
【咱們繼續之前的假設,以治國的朱允炆若是以舉國之力平定了燕王朱棣的叛亂。
按照他之前的政策定會繼續削藩,削到一個不剩位置。
如此,大明北邊的防線全部打開,但時候朱允炆以什么抵擋外族,八股文么?】
提到這,朱允炆一愣,他當真沒有想過北面防線的事,不過大明又不是沒有將軍,派將軍去駐守便是!
【朱允炆】:派其他將軍去!
【長期的重文輕武,誰還想當兵?士氣一旦低落,怎么駐守邊境。
倘若北面防線崩塌,外族便直搗黃龍,宛如當年的大宋一般,對外族絲毫沒有抵抗能力。
到時候大明面對的可不是燕王這樣的自己人,一旦敗了,就是滅國之災。
所以,從重文輕武這來看,朱允炆開局就是一個敗筆。
縱觀華夏五千年,但凡放棄武力,沒一個能得善終,畢竟拳頭才是硬道理。】
眾將看著天幕中他們陛下的發言,不知該說什么,輕飄飄的一句派人去守,他們陛下可知守邊疆是多么不易之事么?
【咱們繼續說建文新政的第二條,朱允炆直接廢除了南北科舉,讓所有的文人站在同一平臺考試。
看似是很公平,但是南北長久以來貧富差距巨大,導致北方學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