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神跡消失,朱允炆算是松了一口氣,他真的不想再聽反賊朱棣的事跡。
“陛下,如今神跡出現…”齊泰有點擔心,如此會不會影響士氣,畢竟神跡所述下的燕王如此神勇,而他們陛下…
“朕定不會敗,決不能敗!”朱允炆不信命,“派人下去,只要找出奸細,賊軍絕不是朝堂的對手,咱們還有多少人,還有多少。”朱允炆問齊泰。
“陛下,咱們至少還有四十萬大軍。”齊泰粗略的算了一下,白溝河之戰雖然大敗,但戰損最多二十萬,雖然這二十萬都是精銳…
六十萬減去二十萬,還有四十萬大軍,以四十萬敵對方十萬大軍,優勢還是朝堂。
“定要找出這四十萬大軍中的奸細,嚴懲不貸。”朱允炆是認定了軍中有燕王朱棣的人,“舉報者,重重賞之。”
“陛下,不可,萬萬不可。”有臣子立馬進諫反對。
但此時的朱允炆已經聽不下任何勸,他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這一道圣旨下去,讓本就渙散的軍心更加渙散,眾將領覺得自己拼命為朝堂死,如今他們擁護的朝堂反過來懷疑自己?
不但如此,朱允炆還不聽神跡所言,繼續給江南百姓降低賦稅。
即便大明內戰如火如荼,朱允炆的仁政不能變。
俗話說得好,得百姓者得天下,自己作為仁君受百姓愛戴,到時候百姓就會自發的擁護自己。
朱允炆一度把江南之地賦稅降低的只有朱元璋事情的百分之二十。
但這一頓的操作,讓國庫告急,朱允炆竟然拿不出多少銀子,于是開始拖欠士兵們的軍餉。
不發軍餉定頂多讓士兵埋怨幾句,但是沒銀子買糧草卻是大事,總不能讓士兵們空著肚子打仗。
沒有辦法,最后只能以朝堂名義,強行征收糧食。
且南方降稅,北方卻不減。
原因是朱允炆聽了臣子勸諫,覺得北方乃是燕王朱棣的根據地,朝堂不征收只能便宜了燕王朱棣。
朱允炆覺得很有道理,于是進一步加大了對北方的稅收,再次激化矛盾。
北方百姓開始一路逃到北平,要為推到昏君政權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此時,李景隆已經逃到了德州,眼看燕軍一副不追到自己不罷休的樣子。
李景隆心中異常糾結,已知燕王朱棣是明君,那自己要不要直接降了算了。
【明惠帝朱允炆進入直播間】
不一會,粉絲朱允炆他又回來了,樂瑤看了一眼,尋思是不是粉絲的信號不好。
神跡再次出現,雖然樂瑤這離開了一會,但同為平行世界的建文年又過去了兩個月。
【剛剛說到明太宗大敗韃靼,除了勝利外,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這一次的北伐讓韃靼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之前韃靼和瓦剌勢均力敵,雙方一直相互制衡。
如今卻成了瓦剌一家獨大,于是瓦剌的野心再次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