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海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為了政治穩固性。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沿海的確仍有東南王張士誠的余黨。
對于東南王張士誠,咱們簡單的提一嘴,元末起義者之一,后自封吳王。
這位也是個奇人,比起爭霸的梟雄,他更像江湖大哥,沒有雄心對人仗義就想安于一方。
正是因為如此性格,他對當地的百姓十分和善,即便戰敗后,江浙一帶沿海的百姓還會自發的悼念張士誠,為了防止沿海的百姓與海外勢力勾結,禁海勢在必行。】
“怎么說起皇爺爺來了?”朱高煦發現神跡是真愛跑題,他就想知道他哥為啥憑著銀子不賺。
比起朱高煦的不想聽,朱高熾則相當認真。
朱元璋此策的確對朱高熾影響甚大,有祖訓仰仗也是朱高熾再次實行禁海令的底氣。
“下西洋也是為了穩固政治,弘揚國威。”朱棣看向朱高熾,“你只知聽你爺爺的,不知聽你爹的我的話?”
朱高熾低頭不語,被朱棣訓斥習慣了,朱高熾的承受能力很高,有些事該往心里去,有些則左耳出右耳進。
不過,聽著他爹的訓斥,朱高熾又餓了,若殿后能吃上一只烤鴨該是多好。
見朱高熾順從又反骨的模樣,朱棣宛如一記重拳打在了棉花上,“瞻基,你聽皇爺爺的話,還是聽你爹的?”
朱棣問他的好圣孫朱瞻基。
企圖當透明人的朱瞻基頗為無奈,他家皇爺爺非讓自己得罪一個?
唉……
【第二個原因,海上倭寇盛行,滋擾百姓,不過,這些海上倭寇不單單指小日本還有明朝zousi團伙及戰敗的余孽。
與此同時,明朝又面臨著北方元朝余孽,明太祖朱元璋把大多精力都放在穩定北方邊境,無力顧及海上倭寇,不如禁海,一勞永逸。】
【第三個原因,算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個人原因。
眾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當真是開局一個碗,從農民一步步到帝王。
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對明太祖朱元璋來說,大海是未知的,要讓朱元璋打破傳統觀念去探索,太難。
雖然前有唐朝的海上絲綢之路,還有宋朝繁華的海上貿易,但是架不住明太祖朱元璋的重農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