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有權勢的大臣不說,而沒有權勢的基層官員又說了不算。
朱棣此舉再次讓群臣進諫,
他們以第二個大宋來類比大明,
他們覺的朱棣此舉是在走大宋的老路。
朱棣也不惱,
而是把覲見的人一一記下來,
然后派人把他們身后的世界扒了個底朝天。
其中不乏許多有江南貴紳背景的官員,
果真,和神跡所述的一樣。
結果可想而知,
這些官員背后的家族倒了大霉,江南貴紳被打擊,
他們急了,真急了。
急到什么程度,竟然想反了朱棣。
首要人選自然是他們一直支持的太子朱高熾,被朱棣打壓了這么多年的太子。
但是他們知道太子手上沒有兵權,造反起來的難度太大。
分析之后,他們放棄了太子,隨后他們找到的是一直想要造反的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特別是漢王朱高煦,他有兵權有野心。
朱高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竟然是文官集團來竄自己造反。
他想到神跡所述,自己未來會效仿唐太宗李世民造反,最后被自家父皇發(fā)現(xiàn)。
原來是這幫文官集團忽悠自己造反啊!把朱允炆忽悠死了不算,還想忽悠自己?
朱高煦一個反手,把這些文官集團一鍋端了…
要說父子齊心合利斷金,此時朱棣還有朱高熾兄弟三人完全坐在一條船上。
文官集團反對無效,反而被大換血,終于是消停了。
而大明的貿易也在這場無硝煙的戰(zhàn)場展開,大明寶鈔開始流轉,并迅速升值。
第三年,朱棣又開始大刀闊步的宰豬。
宗室們可以從事職業(yè),不受限制,不過于此同時,福澤不在,每一代都會降個級別。
比如親王的長子是郡王,其他的孩子直接降級到大將軍。
而郡王的長子則繼承大將軍,其他大將軍的兒子沒有爵位。
福澤不過三代,剩下的全靠自己奮斗。
朱棣這一下真是大刀闊斧,但并沒造成什么動亂。
因為他們已經被朱棣養(yǎng)廢了,早就沒了兵權
,怎么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