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內政,武周皇帝的確手段了得?!惫臃鎏K感嘆,從立皇嗣的選擇來看,武則天當真是把政客本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切從政治利益出發,在權利面前,她可以舍棄自己的侄子,亦可以再次選擇之前被自己罷免的兒子。
【第四個原因,李旦本身就不想當皇帝,李顯被召喚回朝后,李旦便開始稱病不朝,并主動要求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哥哥?!?/p>
聽到這李顯不禁一愣,他狐疑的看向李旦,不知李旦是真心不想當皇帝還是扮豬吃老虎。
那可是至高無上的皇位,試問有哪個皇子不想當皇帝呢。
若是之前,李旦定會接著神跡表明自己對皇位絕無半點覬覦之心,如今他卻一改常態的沒說。
原因無他,若是自己不爭皇位,怕是自己的三哥也容不下他,想活著就得有權利才行。
李旦心里特別無奈,有種被逼到絕境不得不爭的感覺。
【對于第四個原因,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說李旦就懦弱,一輩子不是在讓位就是在讓位的路上。
也有人說李旦這是識時務者為俊杰,畢竟李顯在二月份就回到了京城,而李顯是在九月開始稱病的,要是他真的不想當皇帝,為何不在李顯回京的那刻就讓位呢?
其實武則天自打召喚李顯回京的那一刻,意圖就很明顯了,就算李旦不謙讓,太子之位大概率也不會落在他的頭上。
因此李旦口頭做出謙讓,還留下一個賢德的好名聲?!?/p>
“我說呢?!崩铒@再次用提防的眼神看向李旦,他突然感覺自己這個弟弟相當的陰險。
對于李顯的惡意,李旦坦然接受,并且微笑面對。
兄弟二人之間的氣氛忽然變的緊張起來。
躺在龍榻上的唐高宗李治聽著神跡分析原因,他不由的看向李旦,眼神越發深邃,看來他之前小看了這個兒子。
當君主,審時度勢也是很重要的品質,反而對于一個君主而言自不量力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唐高宗李治又看向了自不量力的李顯。
蜀
阿斗很認真的聽神跡分析,“父皇,我倒覺的李旦比李顯更適合當皇帝,他比李顯聰明些?!?/p>
“但是就是太懦弱怕死,不知外族來襲,他會不會如同兒子當年那邊說出樂不思蜀。”阿斗又有點糾結,似乎李旦也不適合當唐朝的皇帝。
李旦李顯不適合,武家那個三個棒槌又是無能之輩,阿斗有種武周要亡的感覺。
要不說培養下一代君主是多么重要。
阿斗攥起拳頭,從今日起,不但自己要好好的學習,他也要督促還在吃奶的兒子好好學習治國之道!
【第五個原因,復立被流放已久的李顯為太子,讓久在政治邊緣的他重新得到權利,相比一直在權利中心且離太子只有一步之遙的李旦,李顯更會對武則天感恩戴德。"